三國時候兩個人很可憐,一個是陳宮,一個是張繡。一個不聽謀士的話,一個太聽謀士的話。結果不聽謀士話的呂布被曹操給殺死在白門樓,太聽謀士話的張繡投降後,最後被曹操的兒子曹丕給嚇死了。可見聽不聽話有時都很危險,關鍵在於怎樣對待別人的意見。

呂布和張繡都曾是一鎮諸侯,當然呂布的地盤大,張繡的小。但是這和大小沒有關係,只要自己有目標,有追求,一切都可以迎頭再來。

呂布不太聽話,因爲他自恃武藝高強,胯下赤兔馬,手中方天戟,可以縱橫天下,誰都不放在眼裏。深層次的原因還在於陳宮並不是他的舊部,而且和曹操交手,陳宮原本就是保曹操的,現在突然反水,讓智商有點低的呂布有點摸門不着。在隨後的日子裏,呂布拒絕了陳宮的好多意見或建議:

其一,當初曹操攻打呂布時,陳宮建議呂布率領鐵騎出城,攻擊曹操的糧道(因爲徐州一代有淮水,泗水,而且大部分是平原,利於騎兵衝鋒,而而曹操是遠道而來,斷了他的糧道,就是要了他的命)

其二,陳宮知道陳圭父子不是好人,叫布仔別跟他們廝混,宮仔勸他別這樣,布仔不聽反而懷疑陳宮,接着便不再採納陳宮的各項出兵建議,最後布仔歇菜了。

其三,勸呂布和袁術接親,越快越好,這樣就能與袁術搞好關係,對付曹操和劉備。而呂布不知道誰是自己的敵人,誰是自己的朋友,最後錯失良機。最後才知道陳登父子害了自己。

其四,爲了防止曹操來攻打,叫呂布出城紮營和城內相呼應,但是呂布因爲貂蟬生病不願出城。結果後來下了大雨,曹軍挖開了護城河水淹了城池,使呂布的士兵失去了軍心,最後士兵把呂布捆起來,打開城門,向曹操投降。

當然呂布白門樓被殺,怪他沒有聽從謀士陳宮的話,不過聽謀士話的張繡最後結局也不太好,爲何張繡對賈詡言聽計從?

其一,賈詡當年是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人的謀臣,作爲一個大謀士能夠讓王允斯文掃地身敗名裂,張繡作爲小字輩,自然對賈詡頂禮膜拜。

其二,賈詡料事如神,幫助張繡打了一次大勝仗。曹操帶兵打宛城,因爲一些變故,很快就回軍了。張繡就想帶着人馬去追擊,不過這個時候,賈詡站出來了,他勸張繡不要這麼做,然而張繡不聽他的,還是堅持去追了。結果他果然遇到了曹操安排的伏兵,被打得大敗。回來之後,張繡就對賈詡非常地佩服了,因爲之前賈詡是勸他不要追的,沒想到果如他所說,追上去會遭到失敗。但是此時賈詡卻又對他說,現在可以去追了。這就讓張繡很奇怪了,剛剛還喫了一個大敗仗呢,難道現在就可以追了嗎。他有些不相信,但是因爲已經對賈詡很佩服了,所以還是按照他的說法去做了。結果沒想到,這一次,果然是大勝回來,搶到了曹軍的不少輜重。這讓張繡敬若神明,所以後來當賈詡讓他歸降曹操,張繡就照辦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