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康樂路上一家乾洗店裏,戴着黑框眼鏡的老闆坐在門口整理衣物,白淨秀氣、身着整潔的老闆娘動作麻利地熨燙衣服。走到二人身旁,初來乍到的顧客頓時猝不及防,他們一個走路一瘸一拐,一個手部只有一根手指!這樣強烈的反差,附近的熟客卻並不以爲意。他們淡定地把髒衣服遞給老闆、告知取衣時間,或者靜靜等待老闆從衣架上取下洗淨的衣服。

自食其力,他們靠雙手喫飯

“自食其力,靠自己的雙手喫飯,有什麼好自卑的?”老闆陳向華和妻子張紅芬的乾洗店已經開了近20年,從幾平米的小鋪子到三十多平的門面房,幾年前又添置了兩臺大型洗衣設備,還發展了上千名會員顧客。

夫妻二人都是泰州泰興人,來自同一個村。陳向華五歲時患上小兒麻痹症,從此右腿落下殘疾,無法正常行走;妻子張紅芬則是因爲幼年的一次意外,導致右手殘疾,只留下一根大拇指。儘管身體都有缺陷,結婚二十三年來,夫婦倆相依爲命,用愛和信任撐起了一間小小的乾洗店。

走進店內,看到兩臺乾洗機、一臺縫紉機、一張熨燙臺和一張桌子。店面乾乾淨淨,衣架上的衣服排列得整整齊齊。陳向華樂呵呵地說,“這裏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無論專注地給顧客熨燙,還是談起自己的生活,陳向華始終一副快快樂樂的樣子,也並不避諱自己的病情,反倒讓他人的小心翼翼和謹言慎行顯得有點多餘。

每天早上七點開門後,兩人便開始打掃衛生、擺放衣物、分類洗衣、懸掛、處理熨燙。大部分衣物需要乾洗,而每天下午三四點的時候最忙,直到晚上八點關門,兩人才能回家。

憑着熱情周到的服務,乾洗店積累了不少顧客。大家口口相傳,上到八十歲的阿姨,下到穿着時髦的小年輕都會來光顧。而送過來的衣物裏也有不少“難啃的骨頭”,如難處理的棉衣、發黴的帆布包、掉色的皮衣,難洗的內衣等,店裏全都接下來。“不同的衣物要看面料,看牌子。”幹了二十來年,陳向華擅長處理各種刁鑽的衣物問題。

他最拿手的是皮衣上色,這個活的重點是調出合適的顏色,“有時候一上午都調不出來。”對於每件衣物,夫婦倆都當做自己的衣服,盡力處理到顧客滿意的程度。“有的人搬到江都了,還會特地把衣服送到這裏來乾洗。”陳向華臉上浮現出一絲笑容。

不希望同情,盡其所能幫助他人

生意紅火之後,夫妻二人在揚州買了房安了家,女兒也已經大學畢業,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陳向華說,他們不希望看到同情的目光,也會盡其所能幫助別人。小區裏的殘疾人老王,家庭條件不好,有時拿一兩件衣服來乾洗,陳向華從不收費;遇到老年人要洗衣,打個電話,陳向華就上門去取件並最大幅度優惠。

儘管表現得樂觀、淡然,但對於身體如此不便的兩人來說,想要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和生活,需要付出多少艱辛的努力可想而知。談起過去的艱難,陳向華不願過多渲染,他更樂意爲未來打算,“再難不是都過來了嗎,以後會更好。”

這兩年,夫妻倆在盤算另一件事兒,怎樣利用自己的手藝幫助那些與他有着一樣遭遇的殘疾人。於是,他們成了社區的助殘志願者,陳向華還當選了殘疾人專職委員,爲殘疾人服務,漸漸地,他成爲殘疾人的“知心大哥”。不僅如此,夫妻倆還與揚州市殘聯合作,免費教殘疾人乾洗技術。“教他們手藝,讓他們有事可做。”陳向華認爲,這樣殘疾人朋友才能在社會上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克服身體的缺陷,成爲一個自強自立的、有利於社會的人。

愛笑的她,話不多的他,在平淡無奇的日子裏積極譜寫了一曲拼搏之歌。這個小小的乾洗店裏囤積的,不只是上上下下掛滿的各色衣物,還有他們艱苦的過去,更有周邊顧客的信任以及可以展望的未來。

來源丨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

編輯丨鄭豔秋 王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