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輛雙肺篩查車作爲實現場景,共覆蓋華東區域19個地市和60家醫院,計劃完成1萬人次的篩查。日前,“華東肺部健康公益行——2020雙肺篩查項目”在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北部院區正式開啓。

這個公益類項目由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上海市醫師協會呼吸內科醫師分會主辦,旨在通過對基層羣衆和相關高危人羣開展雙肺(肺癌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慢阻肺”)篩查及義診,遠程定點幫扶,疾病科普等公益項目,切實幫助到廣大患者和基層醫療機構,推動完善華東地區的雙肺篩查體系。

早篩早診早治是關鍵

 在導致中國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中,肺癌與慢阻肺已高居第3-4位。然而,這兩類肺部疾病的防控形勢卻不容樂觀:肺癌位居中國惡性腫瘤發病首位,每年發病人數爲78.4萬,且近年來我國癌症總體發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與此同時,我國慢阻肺人數高達1億,40歲以上成人慢阻肺患病率高達13.7%。此外,這兩類肺部疾病初期症狀均不典型,加上經濟承受力及大衆對早篩的認知程度相對較低等原因,導致部分人不願意主動早篩,最終延誤病情,往往造成確診即爲中晚期的局面,爲疾病診療帶來極大挑戰。

上海市醫師協會呼吸內科醫師分會會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書記瞿介明表示,呼吸系統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存期,是控制呼吸慢病的發病和蔓延的有效手段之一。他指出,以肺癌爲例,早期肺癌手術後五年生存率達95%,而晚期的五年生存率只有15%左右。“通過早篩實現早期肺癌的發現,對提高肺癌患者的整體5年生存率至關重要。”關於慢阻肺,他指出,最大的危害就是急性發作,每急性發作一次,肺功能便急劇下降。因此,加強其早期篩查、規範化診斷和治療同樣至關重要。

瞿介明補充說,年齡超過45歲、煙齡超過20年、吸菸指數(每天吸菸支數×吸菸年數)超過400,有腫瘤家族史、生活在重度空氣污染地區或有着長期特定職業暴露的人羣屬於肺癌高危人羣,這類人羣需要每年進行一次胸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以及時瞭解肺部健康狀態。此外,除去吸菸或長期接觸“二手菸”污染、環境和職業暴露等共同高危因素外,慢阻肺高危人羣還包括患有某些特定呼吸系統疾病或存在既往疾病史、直系親屬中有慢阻肺家族史的人羣。“我建議慢阻肺高危人羣在做常規體檢時都應該普查肺功能。”

 搭建華東基層雙肺早篩體系

據悉,“肺部健康公益行動”通過移動篩查車實現雙肺早篩體系的搭建,切實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至更爲基層的地區,增強了當地居民優質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使他們在本地即可完成疾病早篩,實現了基層首診,同時也減輕了上級醫院的門診壓力。

公益雙肺篩查車配備了一臺16排32層的車載低劑量螺旋CT和一臺進口的肺功能儀。篩查車全車覆蓋5G網絡,能夠實現專家遠程讀片,配合智能AI讀片技術、遠程醫療系統、影像雲系統等設備,可完成胸部檢查,顯示胸部創傷、感染性病變、腫瘤等胸部病變情況,能快速傳送影像數據到影像雲,實現快速、精準檢測肺癌風險,遠程快速給出檢測報告和初步診療意見。此外,篩查車配備的便攜式肺功能檢測儀,在被篩查者“一吹一吸”間就可得到精準的肺功能檢測數據。

項目前期已在浙江、福建部分地區試運行。接下來,擁有豐富經驗的醫學專家團隊將隨車在上海、浙江、福建、江西等省內正式開展公益篩查和義診活動,預計於2021年1月結束。

上海市嘉定區衛生健康委主任方雲芬說:“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幫助人民羣衆對雙肺的篩查防治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同時幫助提高疾病高發人羣早篩早診的意識,切實降低肺部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並推動各縣級市對於慢阻肺疾病和肺癌的規範化診療能力,爲大衆提供更高效、更精準、更便捷的醫療健康服務和爲患者制定個性化、具有針對性的最佳方案,真正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高生存率。”

欄目主編:黃銀龍 本文作者:王豔輝 文字編輯:王豔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