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壽鑾 鶴慶縣人民醫院

雲南醫師訊 爲提高公共場所人員的急救能力,11月26日,鶴慶縣衛健局根據《鶴慶縣公共場所心臟急救設施配備工程實施方案》的要求,在鶴慶縣人民醫院門診大會議室對公共場所擬配置25臺自動體外除顫儀(AED)單位工作人員進行了培訓。

11月26日,由鶴慶縣衛健局李五生股長組織,在鶴慶縣人民醫院王燦榮、馬燦娥、李玉瑩以及縣中醫院張定娟四位老師的講解指導下,對鶴慶縣各公共場所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了徒手心肺復甦(DPR)、自動體外除顫儀(AED)的操作使用方法以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應急救護培訓。

培訓中,四位老師認真細緻地講解了心肺復甦的基本流程和步驟,並通過對“模擬人”實施心臟復甦搶救,爲大家演示了操作要點,包括觀察周圍環境、判斷是否喪失意識、判斷有無自主呼吸、判斷有無頸動脈搏動、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清理口腔異物、開放氣道、人工呼吸等環節,反覆多次強調操作中的注意事項。

AED全稱爲自動體外除顫儀,是國際公認且非常有效的院前急救設施,當發現有人突發倒地無呼吸無心跳的情況下實施電擊除顫,能有效提高搶救成功率40%~60%。

無論是嬰幼兒還是成人,都有可能面臨被異物卡住呼吸道進而窒息的危險情況。一旦呼吸道被卡住,那麼每分每秒都面臨死亡,這時候再往醫院跑就來不及了。因此,學會海姆立克急救法,在關鍵時刻能挽救一條生命。

徒手心肺復甦

教學示範

學員嘗試

現場考覈

海姆立克急救法

據瞭解,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心血管疾病中最兇險的病種心源性猝死也明顯增加。面對猝死患者,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及時高效地進行心肺復甦。1分鐘內開始的心肺復甦,患者生存率可高達90%,以後每延遲1分鐘,患者死亡率將增加10%,超過10分鐘復甦成功率幾乎爲零。

公共場所AED設施的安裝覆蓋和急救培訓的普及到位,有助於突發意外時及時採取有效急救措施,把握心臟驟停患者的“黃金4分鐘”挽救生命,讓更多人學習、掌握這項救人的基本技能,就能爲更多人帶來生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