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內參導讀:《情深緣起》的故事並非單一的正向價值觀鼓勵,而是通過對人生困境和時代面貌的真實刻畫,讓觀衆對人物擁有多元的理解,感受到人物面對命運的有爲與無奈,從中得到共情、感受浸潤。

文/姜悅

動盪年代下的家國情懷、悲歡離合的兒女情長……這或許是觀衆所熟知的年代劇風格。相比較其他劇集類型,年代劇在觀衆心中始終保持着相對穩定優質的製作水平,具有溫暖且激勵人心的感染力。

近年來,年代劇開始有意提升與年輕觀衆間的共鳴,但想要拿出點新意來,確實需要劇方羣體性的“搜腸刮肚”。近日,《情深緣起》在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同步上線。從敘事手法、語境呈現、角色再塑造到人物傳遞的價值核心,都可看出該劇對於年代情感劇的表達做了不少創新性嘗試。新時代下,經典愛情故事究竟該如何呈現?年代情感劇如何與當下年輕觀衆實現連接?

角色二次闡釋

年代劇也能有“爽感”

年代劇一般以三十八年的民國時期爲背景,這是一個無時無刻不在向現代化前進、又無時無刻不受到既往歷史束縛的複雜時代;而劇中的人物,也大多是受到新思想洗禮,努力想要把握自己命運的年輕人。因而,年代劇多以鮮明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和時代之間的深刻矛盾受到觀衆好評。

《情深緣起》正是如此。開篇第二集中幾段主人公的內心獨白,明確點出了同一時代背景下每個人的不同心境,令觀衆感同身受切實走入角色內心,也爲不同的人物命運埋下伏筆。在故事展開後觀衆會恍然大悟,一切雖然看似意料之外,實則早在註定之中。

“如果你認識以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一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練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

《情深緣起》中的姐姐顧曼璐爲了養家到“百樂門”工作,她的犧牲換來了妹妹顧曼楨的教育機會和獨立意識,換來媽媽和外婆的衣食無憂。但無法享受陽光下愜意生活的她,背後卻是一個長女身上最沉重也最無奈的責任。

“時代的車轟隆隆往前開,我們在各自的命運裏,顛沛流離。對於今日的境遇,我們無法選擇如何生,卻要決定如何活。前面的世界,一定會有更加開闊的坦途吧。姐姐,拉緊我的手,我們一起走向光明的未來。”

妹妹顧曼楨是典型的新時代女性。她不僅熱愛工作、追求個人價值,也堅信愛能打破世俗偏見。陪着沈世鈞回家直面質疑和排擠的她,身上有不少當下時代新女性的影子。雖然難逃悲劇命運,細想來顧曼楨在柔弱之下的那顆堅強內心,無疑是整個故事中最強的閃光點之一,不得不說此次《情深緣起》將這一點刻畫的更爲極致。

“上海灘十里洋場,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走走這裏的每一條街道,似乎都聽到它蝕骨般的心跳。這萬盞燈火的夜晚,提醒着每個遠離父輩庇護的人,心中那璀璨不滅的希望。”

顧曼楨和沈世鈞分分合合,幾次錯過,這場愛情悲劇有家庭的原因、時代的原因,也有性格的原因。觀衆印象中的沈世鈞善良細膩,面對世俗卻缺少一份跳出常理的思辨與剛毅。此次《情深緣起》中的他似乎多了一份果敢與堅定。沈世鈞把顧曼楨帶回家,倆人成爲了勇敢追愛的新青年,甚至喊着“大清已亡”的口號反對父母的包辦婚姻。不得不說,在對沈世鈞角色的再次塑造中,主創人員在其中注入了不少理想主義色彩,也更貼近當下年輕觀衆的所思所想。

注重內心向表達

中生代演員的進階路

相比較之下,年代劇沒有古裝作品與觀衆之間的時代距離感,然而在《情深緣起》的敘述中,則有意地突出了劇中人物的處境與當下觀衆之間能夠形成共情的一面,在作品的開篇將故事發生的背景,以及顧曼楨、顧曼璐兩姐妹等人物關係迅速展開,讓觀衆瞭然於心。

隨後,劇情先後聚焦顧曼璐在“百樂門”與人發生爭執、姐妹觀念衝突等多段劇情之上,進一步呈現出人物的內心世界,讓劇中人的抉擇和掙扎引發觀衆更強烈的代入感和共鳴感,也觸動觀衆產生對劇情的理性思考,最大程度地釋放了戲劇張力。

丈夫過早去世又欠下大筆賭債,子小女幼的情況下顧媽媽同意了大女兒顧曼璐去“百樂門”工作賺錢養家,因爲這個選擇她自認成爲了“家中女人都恨的壞人”。劉嘉玲扮演的顧曼璐在劇中自扇巴掌,此段演繹將內心對命運的怨恨、委屈、自責全都包含在內,令觀衆又感觸又心疼。

沈世鈞與顧曼楨第一次喫飯時,劇中設置的諸多小細節呈現非常有趣。沈世鈞把洗過的筷子放在了桌上,看顧曼楨的筷子拿在手中,頓時有些侷促。在沈世鈞不小心把洗過碗筷的水喝下後,顧曼楨在聽到對方一句“那以後我們就一起搭夥吧”也緊張地拿起茶水喝下去。鄭元暢與蔣欣這一段對手戲不可謂不精彩,從蔣欣不知看向何處的眼睛到鄭元暢嘴角藏不住笑意卻微皺一下的眉頭,兩人間藏不住的愛意被表現的淋漓盡致。

而爲這一切精彩提供背後支持的,則是《情深緣起》中幾名演員的精心演繹。爲契合顧曼楨在上海生活的背景,蔣欣拍攝這部《情深緣起》前苦練上海話,在劇中面對一些角色的隨時問答時,她的方言回應十分自然,腔調拿捏得很地道。使人物形象更豐滿,得到了不少觀衆的認同。

此外,早前蔣欣與郭曉東冬日拍水下戲等高光情節被曝光,爲了呈現最佳的劇作效果,蔣欣拍攝期間一直泡在水裏,郭曉東也輪番幾次跳下水中,可以見得劇組演員都十分敬業。

《情深緣起》作爲一部年代情感劇,運用諸多敘事細節和演員精湛的演技實現了與現代人精神和情感狀態的連通,成就了作品價值立意的核心。不僅如此,在故事的鋪陳方式上,也細膩地鉤織出人間百態的煙火生活,使故事擁有了更具生活性和思考性的賦能。

注入新時代女性精神

看年代劇青春化的多維認知

“爲什麼女人生下的孩子,要男孩來養?”

“你不單是別人的妻、別人的母,你還是屬於自己的顧曼璐。”

《情深緣起》中的顧曼楨成長於新一代女性覺醒的三十年代的上海。作品通過聚焦她的故事,表述出一種非常耀眼的新女性精神。與封建社會女性如顧媽媽的“靠結婚改變命運”的舊思想完全不同,她選擇依靠自己的力量、證明自己的價值,活出自己的人生。

除了理想化的顧曼楨以外,對於一些更具現實色彩的女性角色,如顧曼璐、石翠芝等人,劇中也突出了她們性格中堅毅、自信的一部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是,顧曼璐在勸說妹妹對待愛情要謹慎後,轉天收拾好行李,又鼓勵妹妹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無數有着各種各樣侷限性的普通女性,面對封建思想時依然勇於突破傳統、爭取自我,並對愛情做出自己的思考,這樣的故事,爲《情深緣起》鑄造了新的時代精神與符合當下的情感內核。

憑藉真摯情感立住的人物才能讓觀衆真正感動。劇中的顧曼楨性格獨立自主,渴望在工作中獲取價值,希望自己掌握命運,卻總是遭遇命運的捉弄,讓人對這一角色倍加心疼,也從中倍受鼓舞。

不難發現,《情深緣起》的故事並非單一的正向價值觀鼓勵,而是通過對人生困境和時代面貌的真實刻畫,讓觀衆對人物擁有多元的理解,感受到人物面對命運的有爲與無奈,從中得到共情、感受浸潤。

近年來,在年代劇不斷進階變革的背後,所代表的是國產劇集整體面臨升級迭代的現實。《情深緣起》嘗試爲經典故事人物進行現代化再塑造,在文學影視化路徑中爲舊故事注入新精神,拉近與年輕觀衆之間的距離,諸多創新值得肯定。

顧曼璐與顧曼楨兩姐妹命運將走向何方?錯過多年後,顧曼楨與沈世鈞再相見是否還會一同拿起碗筷眉眼相交?面對時代,吶喊與抗爭究竟意義幾何?《情深緣起》的故事仍在繼續,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