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经常出现畏冷、手脚冰凉、尿频、出汗多、神疲乏力、皮肤暗沉等多种现象,认为是工作劳累而导致的,其实不然,这很可能是因为阳虚体质。阳虚人群体质较弱,所以易出现寒气入侵现象,容易受寒,如若长期得不到调理,更是易诱发各种疾病,甚至是影响到人们的寿命。那么,阳虚体质如何调养呢?这6种方法需要谨记,长期坚持其中一二,便能健康长寿。

1.饮食调“阳”

阳虚体质的人群,在日常饮食上需要格外注意,吃对了可以补阳,吃错了则会伤阳。平时可多食牛肉、鸡肉、鹿肉、羊肉等温阳补阳食物,比如常见的羊肉生姜汤便是很好的补阳汤。同时也需要忌口,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食物,少饮冷饮和凉茶,忌吃雪糕、冰淇淋等食物。

2.运动调“阳”

俗语说“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运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同时也能调“阳”。拉筋、慢跑、散步、打太极等都属于慢运动,可以让全身的经络、气血、骨骼、肌肉动起来,有助于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对于阳虚体质的人群有很大的改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不能过量,否则会消耗阳气。

3.睡眠调“阳”

《黄帝内经》曾记载“阳气尽则卧”,要保持精力旺盛和充足的阳气,首要条件就是作息需要规律,充足的睡眠能够调“阳”。一般夜晚11点之前入睡最佳,能够使疲劳的身体得以修养恢复,为第二天的生活和工作养精蓄锐,但如果长期熬夜,就会耗损人体的阳气,第二天人就会显得疲惫。

4.保暖调“阳”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改变一些伤阳的生活习惯,比如穿衣过短、长久待在空调房、对着电扇散热等等,这些习惯容易导致寒气入侵,更加加剧阳虚的症状,尤其是女性朋友,更容易出现手脚冰冷和宫寒痛经的现象。所以,日常生活中穿衣要暖,睡觉时也需要盖好被子,做好这些保暖工作,便能达到调“阳”的效果。同时平常多喝热水或者红糖姜茶,都有祛湿驱寒的作用。

5.情绪调“阳”

情绪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调“阳”,反之亦能损阳。阳虚体质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比如肝阳虚者善恐、心阳虚者善悲。因此,阳虚人群需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放松和释放自己的压力,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则能达到调“阳”的目的。

6.中药调“阳”

依据中医“补肾温阳,益火之源”的调理思路,阳虚体质的人群可以食用药食两用的食物,不仅能为身体补充营养,同时也能调节体内阳气不足的症状,从根本上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促进人体脏腑功能恢复正常,比如常见的养生药物鹿茸、胡桃、冬虫夏草、杜仲等,具有温养肝肾、补阳驱寒的功效,特别适合于阳气不足的患者。

【本文由“灵素阁”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白樱,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