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三大軸心國,打醬油的意大利現在江河日下,而爲首的德國和最狂的日本,最讓人憤憤不平。一個經濟領跑歐洲,一個經濟傲視亞洲,不是說要制裁麼,怎麼越搞越富?

今天就先來扯扯日本,作爲徹頭徹尾的戰敗國。日本的經濟曾跑到全球第二,現在仍是全球第三,無論怎麼看,這個正經發展還不過152年的小國。取得這樣的成果,簡直難以置信。

對於日本的崛起,總得有個說法,大部分國人會這樣想,日本和歐洲小國一樣。靠殖民完成國家資本積累,一場甲午戰爭就有兩億兩的收入。弄死張作霖後掠奪東北的資源和勞動力。開始籌備鯨吞東亞,還有工業革命的餘威尚存,二戰後依然享受着工業紅利。

這是一個普遍的認知,也不能說沒道理,但是這樣的國家在歐洲比比皆是。西班牙、葡萄牙比日本早了不知道多少年,號稱人類文明領土最多的大英帝國,現在也只能在歐洲境內耍耍威風,在日本面前,毫不客氣的說,都不值一提。所以僅僅靠殖民老本,日本不足以走到今天。

戰敗的日本憑什麼東山再起,並全面超越歐洲,這不僅是我們需要關心的問題,也是每一個日本人需要關注的地方。因爲這個話題離不開美國,也離不開日本人卑躬屈膝的20世紀後半葉。

1945年束手就擒的日本

1945年初,距離希特勒飲彈自盡沒有幾個月,日本人在太平洋上還在和美國硬抗,蘇聯冷不丁地出兵中國東北。日本再強,也雙拳難敵四手,太平洋西岸的美國海軍,緬甸的英國軍隊,東南亞的澳洲軍隊,中國的國軍,八路軍,蘇聯紅軍,老實說日本很強。但是實在是玩不過這麼多強國,投降了!。

日本的投降實際上損失並不慘,最讓日本人難過的是,大量戰俘被蘇聯帶到西伯利亞,日本人也清楚,接下來幾十年要臥薪嚐膽,苦日子來就來吧。但是日本人很走運,美國人打贏了就不想走了,日本人卑微的歷史就從這裏開始。

麥克阿瑟成爲日本實際統治者,要對日本進行改造,準備把日本改造成一個農業國家或者旅遊國家。工業強國不存在,直到蔣介石敗退臺灣,太平洋西岸佇立着蘇聯和新中國兩個超級大國,這還有的搞,進退維谷之際的日本迎來鹹魚翻身的機會。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各方打得不亦樂乎,日本卻賺得盆滿鉢滿,作爲美軍的遠東基地,日本需要爲美軍生產軍工產品和煉油。朝鮮戰爭給日本帶來了20億美元的軍需訂單,這筆訂單對於今天的日本,比之前的任何一場掠奪都來得重要。除了刺激經濟,這筆訂單還大張旗鼓地重啓了日本工業。日本資本主義體制復活,50年代,日本的GDP每年保持了12%的增速。到了1960年 日本GDP 443.07億美元,這一年,中國GDP 597.16億美元,美國GDP 5433.0億美元。接下來冷戰對峙進一步放大。美國在遠東地區只能控制日本,美日關係從戰後接管變成了同盟。

如果說朝鮮戰爭之前,日本被美國接管,是戰敗國的懲罰,面子上還過得去。接下來同盟之後,日本地位明升暗降,更加卑微,1951年美日安保條約簽訂,日本在條文上從屬於美國,美國可以在日本無限制地駐紮軍隊。駐日美軍可以代替日本鎮壓日本國內騷亂。這對於日本人來說 是一段屈辱的歷史,日本人上一次這樣被管教。還是北洋水師問鼎亞洲時期的大清。大清船員也曾在日本本土上欺負過人,差點提前引發中日海戰。

日本處處受制於美國,在美國面前點頭哈腰,爲的就是賺錢。50年代日本除了爲美國製造軍工產品,乘機重點發展煉油工業。出現了著名了神武景氣現象。進入60年代,剛辦完東京奧運會的日本,開始重點搞半導體產業,半導體一直都是美國人的天下。是兄弟,就要支持點技術表示下誠意,引進美國技術後,日本半導體從真空晶體管起步,一臺臺索尼收音機暢銷美國。後來三菱 東芝紛紛加入,日本人把全球半導體產業從美國拉到本土,集成電路的強大,強化了日本家電的競爭力,提高日本汽車工業的設計能力,高品質的日本芯片,先進的日本家電,省油的日本汽車,日本貨充斥着美國市場。

日本迅速對世界第一強國實現了貿易順差

就在1965年到1970年之間的伊弉諾景氣期間,1968年日本經濟超越西德成爲世界第二。美國人要管嗎?當然 不,這時候美國的經歷都在和蘇聯競賽,就是這個時期美國宇航員登上了月球。但是到了80年代之後蘇聯式微,我們也進行了改革開放,擁抱西方國家。日本的地緣作用大降,日本人也是倒黴,多事之秋又碰上美國經濟不景氣。忍了十幾年的美國人準備卸磨殺驢來回血,以日本半導體產業的沒落爲例,美國在80年代挑起美日半導體戰爭。兩次簽訂日美半導體協定,對日本來說這就是不平等條約,但是日本半導體很頑強,依然暢銷美國。

這一幕在1840年前的大清,似曾相識,清朝雖然沒啥工業。但是茶葉瓷器就是好賣,此時的日本芯片也照樣好賣。第三次美國人利用三星的崛起,成功把全球半導體產業從日本轉移到韓國,順便提一下韓國的崛起,韓國別說在朝鮮戰爭之後。在60年代之前是一個比我們還一窮二白的國家。毫無工業基礎,美國在80年代開始扶持三星這樣的韓國企業,和日本爭奪市場,韓國迎來發展機遇,十幾年迅速完成國家積累,現在距離發達國家行業也只差一本證書。

言歸正傳,日本人真應了那句,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一直忍讓送錢 還是要把我趕盡殺絕,進入千禧年之前,日本半導體宣佈投降。如今的芯片格局是英特爾、臺積電、三星、高通等企業,可誰曾想到上個世紀的芯片是,日立、三菱 、富士通、東芝、日本電氣、爲了換取和平發展,日本人還犧牲了很多。日本戰後崛起一直靠的是低匯率的出口,進口原料加工,做成高級工業品出口。沙子變成芯片這種事,誰都愛做,南海航線成爲日本貿易的命根子。戰後日本的軍事被閹割,根本沒有海軍可以保護貿易航線,而美國需要在太平洋西岸組建軍事威懾力量。

和北約共同包圍歐亞大陸,日本航線的利益和美國的戰略利益被捆綁在一起,模式就日本老弟你專心發展經濟,美國大兵爲你服務,但是到了80年代,美國財政赤字劇增,連年貿易逆差,這個逆差主要來自和日本的貿易。這個時期對美國人最有利的就是,美元貶值、日本升值、美國人快要亮出刀子了,於1985年和美國簽訂《廣場協定》,這又是一份不平等條約,內容就是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大家一起拋售美元,投資者就跟着拋售。美元開始貶值,三年後日元升值一倍,但是日本人很樂於接受,因爲美國遲早要對自己動手。那就自己來吧,日元升值後,國際資本肯定都要來投資日元,簡直穩賺不賠,日本房價和股價開始起飛,但是日本的經濟增速只有5%的水平,只能選擇戳破。隨之而來的就是日本房地產崩盤,而在出口方面。本國貨幣升值 自然會降低外貿的需求,大量日本汽車、家電滯銷、日本經濟開始停滯十年,也算是找個法子割點肉,保持所謂的同盟來保證自己的平安。說到底,日本離不開美國大兵,70年代的日本人有多幸福,90年代的日本經濟就有多慘,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而前面提到的德國、法國、英國、因爲英國和法國做不到日本這個實力。所以受到本國貨幣升值的影響不大。而且還能和歐盟其他國家,一榮俱榮 一損俱損,大不了出口給其他歐洲國家就行,而日本是樹大招風,出口主力對象又是美國。肯定被狠狠地宰了,西德則因爲後來東德合併,所以很快就恢復。縱觀朝鮮戰爭後的日本至今,就一句話,成也美國 敗也美國。

先通過朝鮮戰爭喚醒工業,60年代後通過極低的匯率。在出口業上瘋狂的薅美國人的羊毛,這纔是日本戰後騰飛的核心動力,犧牲的地方就是要聽大哥的話,民族自尊心受到極大的傷害。

廣場協定之後,日美匯率開放,日本發展紅利期結束,開始10年停滯。

先是扶持你利用你,養肥了再喫掉你,這就是上世紀後半葉的日本歷史,很光鮮,也很憋屈。

進入21世紀後,全球不再是美國的一家之言,對於日本來說,經濟很強,但綜合實力很弱。很容易被武裝擊垮,發展需要有人罩着,日本人又站在了歷史的岔路口,是走老路表忠心,還是另覓明主回到東亞大家庭,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