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語言是人類交流的工具,據德國學者研究表明,世界上共有5651種語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語言也不盡相同。不過,雖說各民族的語言不同,但也是有“主次”之分的,漢語、英語、西班牙語、俄語、阿拉伯語、法語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這是聯合國公開承認的,像日語、韓語、泰語等小語種,只是爲了滿足特殊情況下的需求罷了。

不過,雖說漢語是世界上母語人口最多的語言,但也只能說明中國人口衆多,世界通用語還是英語,因爲無論是經濟、科技還是文化,說英語的國家仍佔據世界主流,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可是近幾十年來,中國正在以大跨步的姿態逐漸趕超,中國功夫、孔子學院也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千里迢迢來中國學習漢語的外國人日益增多,這既是一個信號,也是一個崛起的好時機。

可以想象,當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能與英美等國家相比肩的時候,漢語也會逐漸代替英語的位置,成爲新的世界通用語。如此一來,中國孩子就不用從小學習英語了,這一門學科也不會成爲部分偏科學生的“攔路虎”,接下來要做的,只是盡全力把漢語推向世界,讓西方人開設漢語課程,考察漢語知識。然而,以目前的趨勢來看,誰也無法預計這一天會何時到來,不過關於世界人民的交流問題,其實早在133年前,就有人把“世界語”創造出來了。

1887年,猶太語言學家拉扎魯·路德維克·柴門霍夫創造出了“世界語”,這是一門人造語言,沒有任何文化背景,他創造這門語言的目的,也是爲了消除人類交往的語言溝通障礙,讓全世界各民族、各種膚色的人像兄弟姐妹一樣和平共處。若是達成了這個目標,世界也不會再有紛爭和災難,倘若有了什麼矛盾,也會坐下來好好談,並不會刀兵相向。況且,世界語(Esperanto)本身的意思就是“希望者”,表達了拉扎魯對人類未來的美好憧憬。

不過,拉扎魯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理想,就不得不提一下他的生平了。1859年12月,拉扎魯出生于波蘭的比亞利托克城,父親是一名中學教師,給了他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後來,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拉扎魯逐漸產生了共情能力,他能敏銳地察覺到他人的情緒波動,並隨之感同身受。當時,住在比亞利托克城的人分爲4種:俄羅斯人、波蘭人、日耳曼人和猶太人。不同民族的人說着不同的語言,溝通交流自然會引發一系列問題,關係一直不是很好。

於是,尚處於孩童時期的拉扎魯得出了結論——語言的分歧是使人類大家庭破裂、分化成敵對陣營的唯一原因。實際上,拉扎魯的想法很天真,同時也很美好,若是人類的矛盾能用談話解決的話,中國也不會有那麼多次王朝更迭了。另外,拉扎魯還堅定地認爲,世界上所有的語言都無法達成這一目的,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分屬於不同民族的人類,絕對不會放棄使用本族語言,甚至承認其他民族的優秀。

有了這種考慮之後,拉扎魯便開始爲創造一種全新的語言而準備,求學期間,他想出了大量複雜的名詞變格和動詞變位等形式,儘管這是一條充滿坎坷的道路,但事到如今,他也只能硬着頭皮走下去了。後來,拉扎魯突然明悟了,他突然發現英語的語法結構是最簡單的,而俄語的後綴也有利於人類學習。就這樣,拉扎魯在1878年12月5日舉行了語言誕生儀式,他爲即將達成的理想歡呼雀躍不已。

然而,拉扎魯的行爲在父親眼裏卻是妥妥的“精神不正常”,爲了兒子的健康考慮,他強迫兒子立下不再創造語言的誓言。抵抗了一陣之後,拉扎魯妥協了,因爲當初選擇支持他的夥伴接二連三地離去,每個人都有“中二”之時,既然夢醒了,就要回歸現實生活。1885年,拉扎魯大學畢業了,儘管他已經成爲了一名優秀的大夫,但是他創造“世界語”的想法,卻依然沒有斷絕。

於是,拉扎魯又動了起來,他開始着手修改、替換、增減最初的世界語,直到所有的詞彙、語法融會貫通爲止。1887年7月,拉扎魯創造的“世界語”以書籍的形式出版了,他的語言被翻譯成了多國文字,掀起了一陣熱潮。然而沒過多久,世界語便沉寂了下去,儘管它俘獲了一大批受衆,但願意學習的人卻少之又少。

迄今爲止,世界語已經傳播了120多個國家,大約有1000萬人學過,它被應用在政治、經濟、文教、科技等多個領域,稱得上是使用最廣泛的國際輔助語之一。據史書記載,世界語是在清末傳入中國的,當時有人把它翻譯爲“愛斯不難讀”語,直到日譯版本的出現,人們才知道它的名字原來叫“世界語”。後來,一些海外學子回國後創辦了《世界語科學文學》雜誌,他們不遺餘力地推廣世界語。

上世紀10年代,蔡元培、魯迅、巴金等人也開始學習並推廣世界語,儘管學起來有些困難,但他們對“天下大同”的思想卻是頗爲欣賞的。1950年,世界語宣傳刊物《中國報道》誕生;次年3月,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順利建成;而到了1986年舉辦第七十一屆國際世界語大會時,已經有40萬中國人學習了世界語。遺憾的是,世界語的受衆人羣卻始終沒有一個大幅度地增長,與之相對的,漢語和英語仍是世界主流。

其實不難理解,世界語沒有母語使用者,沒有文化積澱,也沒有文學傳統,這些都是阻礙傳播最明顯的缺陷。另外,儘管世界語聲稱是“世界的”,但無論在文字、詞彙還是語法上,都具有濃厚的印歐語色彩,與其稱爲“世界語”,還不如叫“歐洲共同語”更爲合適。所以說,既然都是外來語種,中國人又何必辛辛苦苦再學一門語言,有一門英語已經足夠了。況且,漢語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經在逐年上升,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成爲新的“世界語”,不是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