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周围有没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平时异常节约,不轻易花钱。于是某些心理专家马上披上卫道士的衣服指责他们,说不舍得花钱是穷人的生活方式,是穷人思维支配的结果。

之前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那些看似很便宜的东西,都是最贵的”。深以为然,你看,舍不得花钱酿成的悲剧,时时刻刻都在这个世界上发生着。有人因为在该打车时拼车而错失高考,为此将付出更多时间和金钱;有人因为图便宜买了不喜欢的衣服而将之束之高阁,浪费了更多的资源、钱;还有人在该保养的时候不舍得花钱,在无法保养时望青春兴叹……

舍不得花钱其实是种病,更是种思维陷阱,它会让你选择了眼前的利益,忽略了长远的利益,当下你可能会觉得你赚到了,但是你将为这点小的实惠和便宜,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欢乐颂》中,安迪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可不是么,我们要赚钱,但是千万别一味省钱,舍不得花钱,因为,我们这辈子可能会赚很多很多钱,但不会有很多很多的高考,更不会有很多很多青春……

钱只有花出去才能真正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溶进你的生命产生价值。

自己的钱舍不得花跟在别人口袋里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是你的。

舍不得花钱,跟保留适当的钱以备不时之需,是两个概念。

钱花的越早,在你生命中产生的价值越大。在经济学上任何资源都是有时间价值的。

不花的钱,即便不通货膨胀,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你生命里的价值大幅度贬值。

比如你8岁的时候想要一个洋娃娃舍不得买,过了十年即使花当年10倍的价钱也无法弥补。

在比较早的时间花该花的钱,会给生命带来更大的价值。

所以,钱其实是越花越多,不花也就越拮据。物理学上:输出功率决定输入功率。

一笔钱不花,当它数额增加10倍,其实在你生命里的价值早已贬值100倍。货币的经济价值不等于它在你生命里的人生价值,这两者是不相同的两个概念。

手头有富裕的钱,就花了满足自己吧,毕竟欲望不是永远这么旺盛,生命只有一次。钱,越攒生命越穷。花出去,你的生命将会收获更多。

他们大多有过贫穷和苦难的经历,在那种环境下,自然就养成了节约的习惯了。而现在生活好了,他们仍然不想扔下自己的良好习惯,所以他们有时候仍然省吃俭用,相当讲究。

排斥奢侈

不仅自己如此,他们很见不得别人过奢侈的生活,发现周围的人浪费,他们会毫不留情的训斥对方。在这样环境下待久了,孩子也会被这种观点影响,然后会随从他们的习惯,自己这方面也变得节俭起来。甚至有时节俭程度会超过父母,达到一种吝啬的程度。

居安思危

心理学家认为,过度节俭的人,往往总有一种居安思危的意识。决定了他们很难随意的支配自己的所得和金钱,也很难享受到用金钱去升华生活的感觉。

因为在他们的思维定格了这种观点,他们总会觉得金钱要在有重大事情的事情才能使用,有了钱就有了各方面的保障,之后自己多花一分钱,就会产生一种焦躁不安和愧疚难当的感觉。

久而久而,他们会变得为金钱至上,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金钱,而非自己的能力和别人的援手。长此以往,他们会失去安全感,觉得自己很无助。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不同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都是有着自己家庭烙印的,他们会倾向于自己的父母,父母的各种习惯对他们来说影响也是相当深远的。耳濡目染的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而在大背景提倡节约美德的环境下,孩子更加觉得这种思维和习惯是正确的,慢慢就会发展处超我意识大于本我意识,对自己节约,对身边人却舍得花钱,渐渐有讨好人格的倾向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