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良恭俭让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简单翻译,子禽问于子贡:先生每到一个国家,一定会听到这个国家政治的许多事情。他是怎么获得这些消息的呢?子贡说:先生为人温和、善良、谦恭、简朴、礼让,这样所有人都愿意主动告诉他。

这段话其实在说明孔子的品行,而这其实也是孔子对自身和学生的要求,这是君子的风度,也可以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理想状态下想要塑造的国民基本气质。即使到了2000多年后的今天,身上有温良恭俭让气质的人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君子的翩翩风度。

2、孝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简单翻译,父亲在的时候,看其志向,父亲不在的时候,看其行动,能够三年不改父亲治家之道,可以算得上是孝顺。

这里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其中的道,应该理解为父亲的优秀品行,治国治家之道。从孔子生活的时代来理解,就是继承前辈的优秀传统。孔子生活在一个诸侯纷争、礼崩乐坏的时代,春秋战火连连,灭国五十二,兄弟凶残比比皆是。孔子正是看到了孝道是处理社会矛盾的一个立足点,才鼓励以孝为家,以达到文化和礼仪的传承。

3、礼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简单翻译:在礼中,和睦相处最为重要 ,古代贤君以此为贵,不管处理大小事务,都要遵守这个原则。如果有行不通的地方,为求和气而和气,是没有办法实现的,除非用礼节来克制。

礼,在四书五经中有专门一本书来讲解。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礼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社会和谐。这也是我们现在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二千多年了,孔子的目的还未真正实现。孔子讲的是以和为贵,这里的“和”并不是和稀泥,是要讲究原则的,不是没有原则的追求表面的和谐。

4、信义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简单翻译,信守的诺言要合乎义理,才有实现的必要;恭敬要合乎礼节,才能远离耻辱。有婚姻关系的人应该视为家族的自己人。

这里的信,孔子有了新的解释,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理解为“言必信,行必果”。诺言只有遵守道义才有实践的必要。

以上,解读了一些孔子《论语》中的东西,其实很多都需要细细品读,而越深入了解,你就会发现,孔子的很多思想,放在今天,也并不过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