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生活压力大、节奏快的不在少数,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生闷气的时候。

偶尔不开心,做点其他事情发泄一下,靠着阿Q精神开解开解就过去了。

但若一遇事就总憋在心里,放任自己持续性低落焦虑,久而久之当心憋出病!这不,曾有一位仅仅25岁的姑娘就中招了↓↓

半年前,刘佳(化名)曾在自己乳房处摸到一个小肿块,绿豆大小,由于不痛不痒,便没有放在心上。

结果半年后,她感到左胸有刺痛感,到医院一查,发现自己的双侧乳房存在9个肿瘤,最大的直径有2厘米大小。

年纪轻轻,怎么长了那么多肿瘤?

医生表示,总爱生闷气是诱发肿瘤的重要因素。有这一性格的人,容易内分泌紊乱,进而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癌的风险。

因此,爱生闷气的性格,心理学上又叫“癌症性格”。

01“癌症性格”有多伤身?

实际上,经常生闷气,对健康损害极大。即便不是癌,也会引起一系列疾病,常见的有下面几种:

1、肠胃疾病

很多人生气或委屈时,会觉得没有胃口,不想吃饭。

这是因为情绪不良会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系统,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出现消化不良、腹泻、腹痛、便秘等情况。

此外,坏情绪还可能使胃部分泌过多胃酸和胃蛋白酶,造成胃血管收缩,胃黏膜保护层受损,时间一长,容易诱发胃炎、胃溃疡等。

2、皮肤问题

情绪不好,对皮肤也有害。

比如,当一个人生气时,血液大量涌向脸部,此时由于血液中的氧气减少、毒素增多,容易刺激毛囊,引发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炎症,出现色斑、荨麻疹、痤疮等问题。

而容易焦虑的人,如果皮肤和外界产生了摩擦,还可能发生神经性皮炎。

3、月经不调

生活中,不少女性会发现,若是某个月心情暴躁,“姨妈”就容易推迟;而若是情绪缓和,“姨妈”就又规律了。

的确如此!长时间处于压抑状态下,都可能导致月经失调,甚至是痛经、闭经。

大量临床病例还指出,有九成左右的女性在罹患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器质性病变前,会伴有易烦易怒等情绪异常变化。

中医上同样有类似说法,子宫在肝经所在处,若是脾气急躁,就易肝郁其滞、气滞血瘀,进一步造成卵巢功能衰退。

4、哮喘

除了过敏原或感染,情绪因素也是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帮凶”。

长期感到紧张、愤怒,会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增加气道阻力,导致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

5、甲状腺疾病

压力大、焦虑紧张的女性,患甲状腺疾病的几率更高。

有数据显示,70%的甲状腺疾病发生前受到不良情绪的刺激。反过来,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女性,更易情绪失控、暴躁。

6、心血管疾病

易怒、常发火的人,还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因为人在紧张、焦虑或生气时,体内的交感神经会产生兴奋,继而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这类物质会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导致血压上升。

此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也与焦虑、抑郁等情绪相关。

02调节不良情绪,不妨多做3件事

情绪不好伤全身,这可不是夸大的。所以,平日里一定要注意调节情绪。

1、喝一茶

对于总是烦躁、郁郁寡欢的人来说,可以多吃些顺气、解郁的食物,如白萝卜、陈皮、山楂、金桔等。

【养生推荐:陈皮菊花茶】

做法:取陈皮4克、白菊花3克、炒栀子3克,一起放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即可。

功效:陈皮行气和胃,白菊花清肝明目,栀子清心火。三者搭配服用,有助缓解心烦、焦虑、失眠、嗓子不利等症。

2、试二法

★ 叫停法

如果经常生闷气,建议试试叫停法。

即感到暴躁时,在大脑中学会“叫停”,之后连续做几次深呼吸,有利于降低血压,缓和心率和交感神经兴奋性,平复情绪。

等冷静下来后,再回头想想发怒的原因,进一步做好调节。

★ 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法同样是调节情绪的良方,具体方法为:

取站姿,让身体处在放松状态,吸气时腹部扩张,尽量鼓起来,呼气时腹部凹下去,注意这个过程需慢而深,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气流的吸入与呼出。

3、按三穴

★ 膻中穴

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间,是任脉上的要穴。经常按揉,能够胸中气机、宁心解闷。

按摩时用大拇指指腹用力压揉此穴,每次持续五秒,休息三秒即可。生气时不妨往下顺一百下左右,可起到理气作用。

★ 风池穴

位于脑后枕骨下,发际凹陷处,与耳垂平行。常揉此穴,能够明目醒脑,减轻疲劳、紧张和焦虑情绪。

★ 内关穴

位于前臂内侧正中,腕横纹上三寸位置。按压此穴,可理气宽中、疏解肝胆经络淤滞,达到缓解不良情绪的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