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在我国膳食中的地位那可是杠杠的。

广东人认为“无鸡不成宴”,白切鸡、烧鸡、烤鸡......样样美味,没有一只鸡能活着离开广东。

在中医看来,鸡的地位也颇高,有不错的药用功效,尤其是补虚。身体虚了,都可以吃点鸡肉来补虚止损。

但鸡肉虽好,可千万别吃错了。

鸡肉性温,不宜烧烤

中医养生,讲究烹饪和食物的性味相适应。

鸡属于性温之物,温属于火性,而火性之物主发散,若烧烤食用,就会散发其补益作用,这就违逆了食物的本性。

用水能增加鸡肉润性,来制约自身温热性质,这样吃鸡不容易上火,又能平和地利用好鸡肉补益气血。所以吃鸡,放在水里炖最好。

鸡分雌雄,分清体质再吃

鸡肉千般好,但吃鸡进补并非人人皆宜。

如尿毒症病人,因鸡肉蛋白质高而不宜多食;高热病人或胃热病人,因鸡肉性温而应忌食。

中医传统观点认为,多食鸡肉易生痰,体胖者,脂肪肝、严重皮肤病病人宜少食或忌食。另外,痛风病人忌饮鸡汤,中医所说的热证、实证、邪毒未清病人,均不宜多食鸡。

一般来说,雄鸡性属阳,温补作用较强,适合阳虚气弱的人吃;雌鸡属阴,比较适合阴气受损的产妇、年老体弱及久病体虚的人食用。

吃鸡进补,两种古方别错过

✦ 地黄蒸乌鸡

本方出自《饮膳正要》,是补虚损、益气血、生津安神的妙方。对于气血虚损、阴虚津伤导致的燥热、午后低热、失眠多梦、盗汗、虚火牙痛等症,均有很好的疗效。

地黄蒸乌鸡

原料:生地黄50克,乌骨鸡1只(1000克左右),饴糖250克。

制作:乌骨鸡处理好后,洗净切块。生地黄浸泡至软,洗净,切薄片,加入饴糖拌匀,放入鸡腹内。将鸡置于盘内,放入蒸笼(或高压锅)内,锅内加水适量,蒸约90分钟即可(或高压锅盖阀后,微火煮30分钟)。

注意:服用本膳时,最好不要加葱白、萝卜等食物。

✦ 鸡肉馄饨:健脾养胃、润燥养颜

本方出自《寿亲养老新书》。经常食用,可以缓解脾胃虚弱、面色不泽、皮肤干燥等症,也可作为老人、儿童、消化不良者的主食。

鸡肉馄钝

原料:鸡肉200克,白面250克,葱白、生姜、花生油、黄酒、食盐各适量

制作:鸡肉剁成肉末,葱白、生姜切碎,一同入碗中,加入花生油、黄酒、食盐、清水,调拌均匀成馅。和面擀皮,将鸡肉馅包成馄钝,放入清水煮熟即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