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遜 腎內科主任醫師

患多年腎病的患者,都屬於慢性腎臟病(CKD),而慢性腎臟病是一類容易進展的疾病。當發展到一定階段(如慢性腎臟病2期),患者的腎功能開始減退,血肌酐纔開始超標。當進展到慢性腎臟病3期,患者的腎功能明顯減退,血肌酐已經升高。當進展到慢性腎臟病5期,患者的腎功能嚴重減退,血肌酐明顯升高,並逐漸達到或超過707μmol/L的尿毒症水平,此時多需要接受透析或腎移植治療,否則將難以繼續生存下去。因此,治療慢性腎臟病就是爲了穩住腎功能、控制或延緩血肌酐繼續上升的勢頭, 同時做好保護心腦血管及感染等併發症的預防與治療工作。

對於患病多年的腎病患者來說,又該怎樣才能穩住腎功能呢?腎爲先給出如下切實可行的四條措施。

1.不能只關注血肌酐

血肌酐是很重要,但它只能作爲判斷腎病的指標之一。血肌酐高了一點,並不代表病情就嚴重了;血肌酐低了一點,也不代表病情就減輕了。比如給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沙坦類藥物,開始服用後出現血肌酐不超過25%幅度的升高,並不能說明病情加重或這類藥物有什麼影響。再比如因控制飲食而長期保持素食習慣,患者的血肌酐是下降了,並不能說明病情就減輕了,血肌酐降低只是一種假象而已。因此,看病情是否減輕了或嚴重了,不能只關注血肌酐,而是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及全面分析病情。

2.不能抓“小”放“大”

筆者發現有不少患病多年的腎友總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與觀點,總是在關心“尿隱血3+能降下去嗎?”、“尿蛋白還有0.5克降不下去行嗎?”、“面部或雙下肢還有一點浮腫,能消下去嗎?”,以及“腰還酸酸的,怎麼辦?”等等,卻對高血壓、血鉀升高、血尿酸明顯升高及貧血等異常情況“視而不見”。一部分腎病患者特別關心少量尿蛋白如何降下來,而部分患者的尿蛋白一直處於較高水平卻不去重視與治療。這就是所謂的“抓住小的放了大的”。尿隱血、僅有非常少量尿蛋白、輕微浮腫及腰痠等這些“小”的並不會影響腎功能,反而對感覺不到明顯不適的高血壓、較高的蛋白尿及血尿酸升高等這些“大”的會影響腎功能的不去重視,腎病患者應着重抓住這些“大”的並採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這才能穩住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腎功能。

3.提高免疫力與防治感染需貫穿始終

慢性腎臟病患者多存在免疫力低下現象,如若再使用某些降低免疫功能的藥物(如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則患者的免疫功能將會更差,隨後的感染性疾病更容易發生。而併發感染對穩定腎功能是最爲不利的影響因素。所以說,提高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免疫力與防治感染性疾病應貫穿整個病程之中。可通過這幾種方法來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適當鍛鍊、不能過度忌口、規範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等降低免疫功能藥物的使用、使用人工蟲草製劑及中藥等。在平時應做好個人防護以預防感染性疾病,如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及時增減衣物等。一旦併發感染性疾病,應及時採取措施以防對腎功能產生影響。

4.喫喝忌口與生活規律是基礎

要想穩住腎功能,慢性腎臟病或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就不得不忌口,如若還隨意喫喝,必將影響腎功能,加速慢性腎臟病進展,引起血肌酐進行性上升。腎病患者的忌口,主要應採取這幾個措施:少喫鹽及含鹽食物、在保證基本營養的前提下給予優質低蛋白飲食、儘量不喫動物內臟與葷湯、少喫嘌呤含量較高的食物,在食用蔬菜與水果時需要關注自己的血鉀與血糖等指標。在飲料的選擇上,最好的仍是白開水,不建議喝碳酸飲料、果汁及奶茶等,可以喝淡茶水。另外,咱們腎病患者更需保持生活有規律,拒絕那些不良生活方式,如經常熬夜、縱慾過度、學習太重、工作太累及精神常常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等等,都會影響患者的腎功能,對穩定腎功能要爲不利。喫喝忌口與生產規律,這也是保證腎功能穩定的基礎。

綜上所述,如上切實可行的四條措施,對每位腎病患者都很重要,這也是穩住慢性腎臟病患者腎功能的關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