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战以来,各国军队就十分重视自己的机械化部队发展。自二战后,装甲薄、火力弱的传统装甲车已经无法满足机械化部队的需求,为了能够在战斗中更好的配合步兵进行作战,新的装甲单位:步兵战车就此诞生。最先展开相关研究工作的,是当时的陆军大国苏联,随后诞生的是BMP系列步兵战车。为了对抗苏联的BMP系列步兵战车,美国60年代展开了相关研究,力求研发出防护和火力不输于BMP系列的步兵战车,该项目的最终成果便是著名的M2/M3“布莱德利”步兵战车。

美军在新一代步兵战车设计时,就考虑到速度、装甲、火力等多个方面。其行驶速度要求必须能够跟得上M1系列主战坦克的推进速度,由于M113装甲车在越战中的糟糕表现,设计中特意强调了,要求全车任意一个部位都能够抵御14.5毫米大口径子弹(M113在越战中,其正面装甲被14.5子弹打穿过,侧面则是随便穿)。同时,新的步兵战车还要有机关炮,用来攻击、反制敌方轻型装甲单位。

基于以上几点设计要求,新的步兵战车被设计出来,并被命名为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M2A1为其系列的最初版本,首先来看看其装甲防护,M2采用混合装甲材质,首上和顶部装甲均为5083铝合金,而炮塔一部分和首下则采用钢装甲,采用间隙式布局,以此来减轻炮弹破片对其的损失,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应对火箭弹、破甲弹的威胁。全车可以抵御14.5毫米大口径机枪的射击,正面装甲可以在一定距离上,抵御苏联BMP2步战车的30毫米炮弹,其防护性能在同类产品中是数一数二的。

不仅防护优秀,M2“布雷德利”的武器系统同样十分优异,一台标准的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搭载了一门M242型25毫米自动机炮和一挺M240C型同轴机枪,值得一提的是该机炮采用双向进弹结构,由两条不同弹种的弹链进行供弹,炮手可以在高爆弹和穿甲弹之间进行快速更换,以应对不同的目标作出快速反应。在炮塔上还安装了一具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内含两枚陶式反坦克导弹,使其在面对重装甲目标时能够有还手之力。同样,为了配得上其优秀的武器装备,设计人员又为其安装了优秀的火控系统,炮手使用的一具昼夜两用瞄准镜,必要时还可以切换热成像对敌人进行搜索,其火控性能不亚于,甚至高于当时的M1主战坦克。

M2“布莱德利”从火力、防护、性能等多个方面,都要比BMP系列步战车优秀。尽管如此,M2“布莱德利”也并非不存在缺点。其过重的装甲和复杂的武器系统,带来的是很高的自重,初代的M2A1版本自重高达27吨,这还不算上还要再搭载6到7名士兵。而其对手BMP2步战车的自重,仅仅在15吨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尽管M2“布雷德利”步战车的引擎功率更大,高出BMP2近乎一倍,但也不能像BMP2一样拥有“动如脱兔”的机动性。同时由于自重更高,其浮渡所需的准备时间和工具也要更多,而BMP2仅需简单准备下,就可以直接冲进水里。

最初版本的M2A1“布莱德利”战车在1983年走下生产线,随后大量装备于美军。并在7年后完成其首秀:“海湾战争”。在海湾战争中,美军机械化步兵搭乘M2“布莱德利”战车伴随M1坦克快速推进,以迅猛的速度快速攻克了伊拉克的许多城市。在这期间,M2“布雷德利”战车的装甲,有效的保护了车内的士兵免受火箭弹和小口径子弹的侵袭,同时其机关炮和导弹也有效支援了下车作战的士兵,充分证明了M2“布雷德利”战车的优秀性,美军士兵对其信任度也随之增加,因此也被评价为美军士兵最爱的“装甲巴士”。

在这场战争中,M2“布雷德利”不仅仅击垮了其对手:BMP系列步战车,甚至还单车用机炮击毁过主战坦克,不过这仅仅是个例。更广为人知的应该是两台M2“布莱德利”组成的编队,在没有主战坦克伴随的情况下,独自利用车载的反坦克导弹和机炮,击毁了T72坦克。这也充分了验证了M2“布莱德利”的优秀性,以至于后来美军没有再开发更多的步兵战车,而是在M2A1的基础上不断研发、改进,最新一代的版本是M2A4,正在少量装备测验中,时至今日,美军已经使用M2“布莱德利”装甲车接近40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