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桃园三兄弟名闻天下,讲的是义气;另有诸葛三兄弟也名重一时,讲的是才气。

诸葛三子各辅其国,长兄诸葛瑾是吴国的大将军,诸葛亮是蜀国的丞相,而族弟诸葛诞是魏国的司空、征东大将军,都是朝廷柱石、国之干城,也称得上是一件美谈。三兄弟分效其主,是否有意安排?可参看拙文:诸葛三兄弟效忠三个国家,个个封侯,是谁安排的?此处不再饶舌。

《世说新语》对三兄弟评价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这里把诸葛诞喻为“狗”,初看很是意外,似乎是贬低和讽刺,其实根本不是。其中有典故,本意应指的是“功狗”,比喻奋勇杀敌、功勋卓著的战将。典出《史记》:

“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在汉高祖的眼里,只有萧何算得是“功人”,其他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开国大将都是“功狗”,以此来看,并不存在任何鄙视的意思。

除了要给诸葛诞正名之外,今天主要讲的是他的另一件事,让笔者深为敬仰和再三叹服。

诸葛瑾和诸葛亮是亲兄弟,而族弟诸葛诞和他们就远了,只知道三兄弟都是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时间已经过去了二百多年。后来诸葛亮兄弟几个离开了山东琅琊老家,而诸葛诞却土生土长,长大了就当魏国的官,从基层干起,几经浮沉,到两位哥哥都已经仙逝之后的251年,他才在政坛崛起,当了镇东将军、扬州都督,册封山阳亭侯。

诸葛诞能够出人头地,不能不提他的一个好友夏侯玄,此人乃是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的儿子、大将军曹爽的表弟。诸葛夏侯二人义气相投,玄博学多识,精通玄学,是“四聪”之一;而诞才华出众,文武双全,也是“八达”之一。这“四聪八达”都是曹魏的一时俊杰。

诸葛诞当了镇东将军之后曾经打过一个败仗,那是在嘉平四年(252年)的东兴之战中,对手正是他的远房侄儿——东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太傅诸葛恪,但战败的责任并不在他,大将军司马师不听他的有什么办法?后来司马师倒也主动承担了责任。

三年之后,诸葛诞配合司马师平定毌(guàn)丘俭、文钦叛乱,进封高平侯,加号征东大将军。当他一步步走向权力的高峰时,他也意识到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

就在平定毌丘俭之前,中书令李丰与外戚张缉密谋诛杀司马师,准备推举诸葛诞的好友夏侯玄上位执政。谁知道密谋被人泄露,夏侯玄惨遭杀害,并被夷灭三族,时年四十六岁。

夏侯玄被诛杀,忠于曹家的诸葛诞难免兔死狐悲,他早对司马家族擅权十分不满,而且知道狠毒的司马兄弟不可能放过他。

王凌和毌丘俭都是因为看不惯飞扬跋扈的司马兄弟而在淮南起兵,诸葛诞知道他要步他们的后尘,不起兵必死,起兵也许还有一线活路。

甘露二年(257年),朝廷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并入朝任职。诸葛诞知道这是一个美丽的陷阱,司马昭要对他下手了,他只要去了京城,就是羊入虎口。

于是诸葛诞在寿春果断起兵,杀了扬州刺史乐綝(chēn),再派吴纲领儿子诸葛靓到东吴请求援兵。

可诸葛诞没想到,司马昭督军26万浩荡而来,寿春被大军重重围困,东吴的援兵根本没指望上,城中粮食却渐渐枯竭。诸葛诞数次拼命突围,伤亡惨重,被逼撤回城内。次年二月,寿春被攻陷,诸葛诞身死并被诛灭三族。历史上著名的“淮南三叛”就此终结,支持曹魏皇室的武装力量基本被消灭殆尽。

历史上最感天动地的一刻在此时来临。

诸葛诞麾下数百人在寿春被俘,誓死不降,他们说:“为诸葛公死!不恨。”

于是他们被推上刑场,行刑时排成一列,每砍下一人的脑袋都会招降下一人,但始终无人投降,全部慷慨就义,以死相报!

此事不是出自演义,据《晋纪》记载:“数百人拱手为列,每斩一人,辄降之,竟不变,至尽。时人比之田横。”

顺便说说田横的事迹。他本为齐国贵族,在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田横与兄田儋、田荣也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后占据齐地为王。后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田横不肯称臣,率五百门客逃往海岛,刘邦派人招抚,田横被迫乘船赴洛,在距洛阳三十里地的偃师首阳山自杀。海岛五百部属闻田横死,亦全部自杀。这也是历史上最让后人肃然起敬的一页。

《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诸葛诞的评价是“严毅威重”,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得人生死相随,这一幕在千古之后依然令人荡气回肠。想必诸葛诞在九泉之下闻知此事,也足以快慰平生了。

明末清初的文学批评家毛宗岗先生有言:“魏有不降贼之兵,则诸葛诞数百人皆义士。”他视司马兄弟为贼,代表了后世多数人的看法。

有佚名诗人赞曰:

“忠臣矢志不偷生,诸葛公休帐下兵。

《薤(xiè)露》歌声应未断,遗踪直欲继田横!”

《薤露》本是送葬的哀歌。旧说出于田横的门客,田横自杀后,他的门客哀悼他而作此歌。

“薤上露,何易晞(xī,干)。

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太史叨叨令原创。参考书籍:《三国志》《世说新语》《史记》《晋纪》《三国演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