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桃園三兄弟名聞天下,講的是義氣;另有諸葛三兄弟也名重一時,講的是才氣。

諸葛三子各輔其國,長兄諸葛瑾是吳國的大將軍,諸葛亮是蜀國的丞相,而族弟諸葛誕是魏國的司空、徵東大將軍,都是朝廷柱石、國之干城,也稱得上是一件美談。三兄弟分效其主,是否有意安排?可參看拙文:諸葛三兄弟效忠三個國家,個個封侯,是誰安排的?此處不再饒舌。

《世說新語》對三兄弟評價爲:“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這裏把諸葛誕喻爲“狗”,初看很是意外,似乎是貶低和諷刺,其實根本不是。其中有典故,本意應指的是“功狗”,比喻奮勇殺敵、功勳卓著的戰將。典出《史記》:

“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

在漢高祖的眼裏,只有蕭何算得是“功人”,其他跟隨他南征北戰的開國大將都是“功狗”,以此來看,並不存在任何鄙視的意思。

除了要給諸葛誕正名之外,今天主要講的是他的另一件事,讓筆者深爲敬仰和再三嘆服。

諸葛瑾和諸葛亮是親兄弟,而族弟諸葛誕和他們就遠了,只知道三兄弟都是西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時間已經過去了二百多年。後來諸葛亮兄弟幾個離開了山東琅琊老家,而諸葛誕卻土生土長,長大了就當魏國的官,從基層幹起,幾經浮沉,到兩位哥哥都已經仙逝之後的251年,他纔在政壇崛起,當了鎮東將軍、揚州都督,冊封山陽亭侯。

諸葛誕能夠出人頭地,不能不提他的一個好友夏侯玄,此人乃是徵南大將軍夏侯尚的兒子、大將軍曹爽的表弟。諸葛夏侯二人義氣相投,玄博學多識,精通玄學,是“四聰”之一;而誕才華出衆,文武雙全,也是“八達”之一。這“四聰八達”都是曹魏的一時俊傑。

諸葛誕當了鎮東將軍之後曾經打過一個敗仗,那是在嘉平四年(252年)的東興之戰中,對手正是他的遠房侄兒——東吳大將軍諸葛瑾長子太傅諸葛恪,但戰敗的責任並不在他,大將軍司馬師不聽他的有什麼辦法?後來司馬師倒也主動承擔了責任。

三年之後,諸葛誕配合司馬師平定毌(guàn)丘儉、文欽叛亂,進封高平侯,加號徵東大將軍。當他一步步走向權力的高峯時,他也意識到危險正在一步步逼近。

就在平定毌丘儉之前,中書令李豐與外戚張緝密謀誅殺司馬師,準備推舉諸葛誕的好友夏侯玄上位執政。誰知道密謀被人泄露,夏侯玄慘遭殺害,並被夷滅三族,時年四十六歲。

夏侯玄被誅殺,忠於曹家的諸葛誕難免兔死狐悲,他早對司馬家族擅權十分不滿,而且知道狠毒的司馬兄弟不可能放過他。

王凌和毌丘儉都是因爲看不慣飛揚跋扈的司馬兄弟而在淮南起兵,諸葛誕知道他要步他們的後塵,不起兵必死,起兵也許還有一線活路。

甘露二年(257年),朝廷下詔升諸葛誕爲司空,併入朝任職。諸葛誕知道這是一個美麗的陷阱,司馬昭要對他下手了,他只要去了京城,就是羊入虎口。

於是諸葛誕在壽春果斷起兵,殺了揚州刺史樂綝(chēn),再派吳綱領兒子諸葛靚到東吳請求援兵。

可諸葛誕沒想到,司馬昭督軍26萬浩蕩而來,壽春被大軍重重圍困,東吳的援兵根本沒指望上,城中糧食卻漸漸枯竭。諸葛誕數次拼命突圍,傷亡慘重,被逼撤回城內。次年二月,壽春被攻陷,諸葛誕身死並被誅滅三族。歷史上著名的“淮南三叛”就此終結,支持曹魏皇室的武裝力量基本被消滅殆盡。

歷史上最感天動地的一刻在此時來臨。

諸葛誕麾下數百人在壽春被俘,誓死不降,他們說:“爲諸葛公死!不恨。”

於是他們被推上刑場,行刑時排成一列,每砍下一人的腦袋都會招降下一人,但始終無人投降,全部慷慨就義,以死相報!

此事不是出自演義,據《晉紀》記載:“數百人拱手爲列,每斬一人,輒降之,竟不變,至盡。時人比之田橫。”

順便說說田橫的事蹟。他本爲齊國貴族,在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後,田橫與兄田儋、田榮也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後佔據齊地爲王。後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田橫不肯稱臣,率五百門客逃往海島,劉邦派人招撫,田橫被迫乘船赴洛,在距洛陽三十里地的偃師首陽山自殺。海島五百部屬聞田橫死,亦全部自殺。這也是歷史上最讓後人肅然起敬的一頁。

《三國志》作者陳壽對諸葛誕的評價是“嚴毅威重”,也正是因爲如此才能得人生死相隨,這一幕在千古之後依然令人蕩氣迴腸。想必諸葛誕在九泉之下聞知此事,也足以快慰平生了。

明末清初的文學批評家毛宗崗先生有言:“魏有不降賊之兵,則諸葛誕數百人皆義士。”他視司馬兄弟爲賊,代表了後世多數人的看法。

有佚名詩人贊曰:

“忠臣矢志不偷生,諸葛公休帳下兵。

《薤(xiè)露》歌聲應未斷,遺蹤直欲繼田橫!”

《薤露》本是送葬的哀歌。舊說出于田橫的門客,田橫自殺後,他的門客哀悼他而作此歌。

“薤上露,何易晞(xī,幹)。

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

太史叨叨令原創。參考書籍:《三國志》《世說新語》《史記》《晉紀》《三國演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