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河、丹河、彌河、溎河是壽光境內的四大河流。四河流域佔據了大半個壽光縣。流淌、孕育了特有的壽光文明和遠古文化。

關於堯、丹、彌、溎,上學時聽過一個故事,說的是“某人考試,有道填空題“中國的四大河流”,答案應該是黃河,長江,黑龍江,珠江。但是某人不假思索填上了“堯河”、“丹河”、“彌河”、“溎河”。故事真僞不必當真,但也從側面反映了“堯丹彌溎”已經深入人心。

堯、丹、彌、溎流域位於壽境中東部,是壽光的“米袋子”,“菜籃子”。農耕文明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孕育、生長。

堯、丹、彌、溎在灌溉着一方水土,養育着父老鄉親的同時,也帶來了水災禍患。特別是彌河,自古就有“壽光縣,彌河串”之說,多次決堤改道,堯河、丹河流經壽光南部時,更是把紀臺,及稻田的部分區域變成了一片澤國,甚至成了一些小河的源頭,比如康河,縣誌記載的源頭就是“稻田窪”。丹河、彌河的上游都建有水庫,雨水與泄洪的疊加往往也會給下游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比如前年的“溫比亞”和去年的“利奇馬”。堯河入境壽光後在上世紀修建“紀臺平原水庫”時已經改道併入了丹河。唯獨溎河上游沒有水庫,最多也就“溝滿壕平”但沒溢出過河道。

最近這幾年,壽光加大了河道治理力度,拓寬了河道,加固了河壩,完善了河閘……據說是按“百年一遇”的標準修建的。

俗話說“水流千遭歸大海”,堯、丹、彌、溎也不例外,儘管各個時期的河道流向不一,比如堯河已經在一號路南向東併入了丹河,丹河的老河道從紀臺的青丘村綿延東北至南韓至田馬至東西稻田,現在是從青丘苑家莊一路向北。溎河的老河道從崔嶺流向東北至管村至王望……現在是從崔嶺村東,筆直北去……但大海終將是它們的歸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