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深圳开放水平逐步提升,深港合作体制机制日趋完备、深港融合日益加深。未来深圳要打造先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高地,深港之间各自将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如何进一步融合互通?

12月3日,深圳市政协召开“打造‘先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高地”专题协商会。会上委员们的发言和调研报告中,深港合作便是频被提及的重点。据了解,深圳市政协于今年5月启动重点调研,深入分析深圳在重点领域的现状和问题,最终形成了30余万字的调研报告,助力深圳率先迈向高质量发展高地。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现场听会,摘取梳理了部分深港合作发展“锦囊”,委员们的建议,或将形成深港两地未来发展的新蓝图,带来多领域的新机遇:

探索建立粤港澳通行电子医保卡

市政协委员、经济委副主任张耀华在会上代表分组报告时说,应进一步放开港人港企在深上市活动限制;探索实行与香港相衔接的商事登记行政确认制等内容。张耀华建议,探索建立粤港澳三地通行的电子医保卡,保证医保卡持有者可在三地获得迅速的医疗服务。

扩大金融产品在深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市政协委员马蔚华说,未来,深圳要在稳步推进以注册制为核心的股票市场改革基础上,借助港澳,打通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提升多层次金融市场深度和广度,成为真正意义的国际金融中心。对于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深圳的金融创新,马蔚华建议:

进一步实现深圳与港澳资本市场的双向打通。在优化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的基础上,扩大基金、保险、债券、金融衍生产品等金融产品在深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实现人民币跨境结算清算,逐步放开港澳人民币清算行参与深圳与内地银行间拆借市场;同时推动跨境征信合作,实现征信产品互认。

建立深圳与港澳跨境理财通机制,深圳与港澳的居民都可以通过对方的银行购买对方的理财产品。

深港两地可先行先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平台

市政协委员陈宁在会上建议,探索数据产权利用新机制。他认为,如果能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探索出数据共享的顶层设计方法,这将为全国乃至世界数据共享提供范本。陈宁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平台,深港两地可先行先试。从民生角度入手,探索建立一套统一的数据标准,将两地的部分数据放在一个官方平台上共享,并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向特定的领域试点开放。比如,可以建立交通数据的采集标准,共享两地口岸的交通数据,缓解口岸周边的交通压力。再比如,深港两地可试点打通人力资源数据,结合两地用人市场的需求,打造出一个跨越两地的人才市场,通过人才的互通促进两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建设“深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区”

在调研报告中,市政协常委,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建议,深化深港高等教育合作,切实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他表示,应主动建设“深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区”,深化深港两地的高等教育合作,积极探索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在试验区中,先行先试,积极引入香港、澳门的大学,探索包括独立办学、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办学模式;进一步放开学科专业设置限制,实现申请制向备案制的转变;要根据深港高水平大学的优势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需求,布局、优化和调整专业设置。

他特别提到,尤其要按照国际水准,利用香港的医学教育优势,创办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医学院和附属医院。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注意到,这是继11月30日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主持召开专门座谈会,向专家们“问策”如何进一步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后,再次听取委员们对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情况和相关建议。

可见,深圳正加紧步伐,紧锣密鼓部署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在新征程上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记者 / 李天南 孙树君

编辑 / 潘纯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