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深圳開放水平逐步提升,深港合作體制機制日趨完備、深港融合日益加深。未來深圳要打造先行示範區高質量發展高地,深港之間各自將扮演着怎樣的角色?如何進一步融合互通?

12月3日,深圳市政協召開“打造‘先行示範區’高質量發展高地”專題協商會。會上委員們的發言和調研報告中,深港合作便是頻被提及的重點。據瞭解,深圳市政協於今年5月啓動重點調研,深入分析深圳在重點領域的現狀和問題,最終形成了30餘萬字的調研報告,助力深圳率先邁向高質量發展高地。

深圳衛視&壹深圳客戶端記者現場聽會,摘取梳理了部分深港合作發展“錦囊”,委員們的建議,或將形成深港兩地未來發展的新藍圖,帶來多領域的新機遇:

探索建立粵港澳通行電子醫保卡

市政協委員、經濟委副主任張耀華在會上代表分組報告時說,應進一步放開港人港企在深上市活動限制;探索實行與香港相銜接的商事登記行政確認制等內容。張耀華建議,探索建立粵港澳三地通行的電子醫保卡,保證醫保卡持有者可在三地獲得迅速的醫療服務。

擴大金融產品在深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市政協委員馬蔚華說,未來,深圳要在穩步推進以註冊製爲核心的股票市場改革基礎上,藉助港澳,打通國內與國際兩個市場,提升多層次金融市場深度和廣度,成爲真正意義的國際金融中心。對於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深圳的金融創新,馬蔚華建議:

進一步實現深圳與港澳資本市場的雙向打通。在優化完善“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的基礎上,擴大基金、保險、債券、金融衍生產品等金融產品在深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實現人民幣跨境結算清算,逐步放開港澳人民幣清算行參與深圳與內地銀行間拆借市場;同時推動跨境徵信合作,實現徵信產品互認。

建立深圳與港澳跨境理財通機制,深圳與港澳的居民都可以通過對方的銀行購買對方的理財產品。

深港兩地可先行先試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據平臺

市政協委員陳寧在會上建議,探索數據產權利用新機制。他認爲,如果能在粵港澳大灣區內探索出數據共享的頂層設計方法,這將爲全國乃至世界數據共享提供範本。陳寧說,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據平臺,深港兩地可先行先試。從民生角度入手,探索建立一套統一的數據標準,將兩地的部分數據放在一個官方平臺上共享,並通過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向特定的領域試點開放。比如,可以建立交通數據的採集標準,共享兩地口岸的交通數據,緩解口岸周邊的交通壓力。再比如,深港兩地可試點打通人力資源數據,結合兩地用人市場的需求,打造出一個跨越兩地的人才市場,通過人才的互通促進兩地經濟和文化的交流。

建設“深港高等教育合作試驗區”

在調研報告中,市政協常委,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建議,深化深港高等教育合作,切實擴大高校的辦學自主權。他表示,應主動建設“深港高等教育合作試驗區”,深化深港兩地的高等教育合作,積極探索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

在試驗區中,先行先試,積極引入香港、澳門的大學,探索包括獨立辦學、合作辦學等多種形式辦學模式;進一步放開學科專業設置限制,實現申請制向備案制的轉變;要根據深港高水平大學的優勢和粵港澳大灣區的需求,佈局、優化和調整專業設置。

他特別提到,尤其要按照國際水準,利用香港的醫學教育優勢,創辦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與臨牀緊密結合的醫學院和附屬醫院。

深圳衛視&壹深圳客戶端記者注意到,這是繼11月30日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主持召開專門座談會,向專家們“問策”如何進一步推動深圳高質量發展後,再次聽取委員們對高質量發展的調研情況和相關建議。

可見,深圳正加緊步伐,緊鑼密鼓部署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在構建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上走在全國前列,在新徵程上披荊斬棘,破浪前行。

記者 / 李天南 孫樹君

編輯 / 潘純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