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伍永衛,男,1982年出生,中共黨員,居住安順經開區幺鋪鎮牛蹄村,全家7口人,思想進步,腳踏實地,刻苦鑽研學習科技文化知識和實用技術。現在正實施科學養殖,帶頭示範、帶領羣衆發展禽蛋養殖,是全村科技示範的典型人物。

伍永衛本人對其他養殖戶進行養殖指導、講述經驗;關心其生產生活現狀(攝影者:熊學珍。拍攝時間:2020年11月16日)

作爲一名普通的農民,起初我在養殖場打工掙錢養家餬口,勤勞踏實,喫苦耐勞。在養殖場打工期間,我有幸得到了養殖場師傅授予的一些基礎的養殖技術,再加上自己查閱了相關技術書籍,向有養殖技術經驗的養殖場負責人虛心請教後,積累了初步養殖技術。

後來,我產生了回家自己搞養殖業的想法,這個想法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家人的理解。爲了能更好的發展,帶動鄰近的村民奔小康,在認真分析了市場實際情況後,我決定就近就地利用資源。2012年,我租用了牛蹄組原安湖廠700平方米的閒置廠房,建立了兩座蛋雞舍,從外地進6000羽蛋雞苗發展蛋雞養殖。近幾年來,發展蛋雞生產至15000羽,高峯期蛋雞存欄20000羽,帶動村民3戶、貧困戶3戶發展蛋雞生產。

伍永衛對村裏養殖戶進行養殖指導、講述經驗(攝影者:熊學珍。拍攝時間:2020年11月16日)

一家人“一盤棋”,苦心人天不!我的養殖業取得了初步成功,經濟收入也漸漸的增加了。時代在進步,科技在更新,深知“落後就要捱打”“知識就是力量”的我堅持訂閱中國家禽書刊,堅持看書學習飼養技術,積極參於政府組織的養殖培訓。作爲一名中共黨員,我堅持以問題爲導向,解決實際問題爲主,邀請了專業技術員進行指導,認真做好每一次病例記錄。憑着對創業的執着和喫苦耐勞精神,我餵養的雛雞成長的速度很快,四個月就開始生產雞蛋,雞蛋銷售到市面上,讓我及我的家人信心十足,體會到了收穫的喜悅,並開始不斷地擴大養殖規模,踏上了奔小康之路。

“喫水不忘挖井人”,這些年在搞好自己的養殖的同時,作爲村上“先富幫後富,共同奔小康”的帶頭人,我沒有忘記帶領村裏的貧困戶共同致富。伴隨着自己的產業不斷壯大,我主動找村裏的貧困戶作爲養殖工,鼓勵他們要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苦幹,不靠等、不靠要、不靠拿。同時,我也積極給村民們傳授養殖知識和技能,給大家分享村外的勵志故事,使周圍的很多村民漸漸地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開始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永衛養殖場禽蛋生產現狀(攝影者:伍永衛本人。拍攝時間:2020年11月16日)

2019年,在得知我村被政府列爲開發重點區域,於是我積極配合當地政府,把自己的養殖場搬遷到了遠離鄉村的山裏進行養殖,現在新的養殖場坐落在潘苑村大坡關,在這裏我將不忘初心,擼起袖子加油幹。

現在的我又重新規劃設計了新的發展藍圖,再學習科學養雞的同時申請註冊了自已的“布布鮮”品牌,主動把自己的雞蛋送到貴州省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檢驗中心進行檢驗,這不僅是讓自己放心,更是爲了對得起廣大的消費者。往後的發展中,我會更加努力,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蛋雞養殖行業,讓我的生態養殖場不斷發展壯大,同時帶領更多的鄉鄰走上致富的道路。

(採編人:農林牧水局熊學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