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中,尼勒克縣立足實際、因地制宜,採取設立公益性崗位的方式,破解因年齡偏大、學歷偏低、技能缺乏、不能外出打工等貧困羣衆的就業難題,變“輸血”爲“造血”,有效推動精準脫貧工作。今年40歲的葉勒哈力·吾拉爾是尼勒克縣克令鄉阿依納巴斯陶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同時也是該村公益性崗位的一員。幾年前,他還因爲自身缺乏技能和年齡優勢,只能在家餵養牲畜和種植旱田,隨着脫貧攻堅工作的有序推進,他家在2016年如期脫貧,爲了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去年,經過村級推薦、鄉鎮審覈,葉勒哈力·吾拉爾正式成爲了一名護草員,每月都有了穩定的工資收入。

尼勒克縣克令鄉阿依納巴斯陶村村民葉勒哈力·吾拉爾說:“2019年1月開始我正式成爲了護草員,期間夏天時候看管草場,冬天時候幫村裏掃雪、燒鍋爐,工資每個月880塊錢,一年下來也有一萬多元的收入。”現在,葉勒哈力·吾拉爾不僅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同時,他還利用冬閒時節發展起了牲畜育肥產業,一年光靠售賣牛犢就能增收近五萬元。在克令鄉各村,葉勒哈力·吾拉爾只是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的衆多受益者之一。近年來,尼勒克縣通過加大就業扶貧力度,從保障困難羣衆就業和基本生活出發,大力開發保潔、保衛、後勤服務、園林綠化等公益性崗位,有效解決了就業困難人員就業難題,在全縣形成了以崗位促就業、以就業促增收、以增收促脫貧的良性發展格局。

尼勒克縣克令鄉薩爾阿尕什村村民烏力甫·木汗說:“我每天早上都上街打掃路面衛生,下午的時候打掃村委會的環境衛生,這兩個工作加在一起每月有1580塊錢,年收入大概10000多,這些工作還不影響照顧家裏的孩子。”

據瞭解,尼勒克縣在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基礎上,按照“人盡其才”、“崗適其需”工作原則,詳盡瞭解貧困羣衆就業需求、家庭成員、經濟收入等基本情況,並結合就業意願和用工需求實際,積極探索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幫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特別是無法實現轉移就業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目前,全縣各鄉鎮所開發的公益性崗位不僅實現“造血式”幫扶,同時還圓了貧困羣衆的就業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