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是寧波人冬季愛喫的一道家常硬菜。天氣一冷,無論菜市場還是生鮮超市,羊肉都是必備的新鮮食材;不少餐飲店裏,涮羊肉、烤羊排等菜品的人氣開始躥升。

天生海鮮胃的寧波人,人人都是美食家,喫羊肉也非常有個性。寧波人口味清淡,愛喫白切羊肉、羊肉粥,更有羊肉加豆漿的小衆美食

一碟白切羊肉,冬日極好的下酒菜

寧波人喜愛的白切羊肉,喜歡連皮帶骨一鍋煮成,這樣,可以確定這是一腿實打實的羊腿肉或者一扇羊排,而非肉皮、碎肉等“邊角料”拼湊而成的白切。

寧波人喜歡連皮帶骨的白切羊肉,可以看清食材的品質。

一碟凝脂般的白切羊肉,撒上一撮綠色的本地蒜,美味鮮醬油,這是冬日裏寧波人愛喫的硬菜,也是過年宴請扛把子的冷菜之一,下酒極好。

寧波人的白切羊肉,燒煮非常講究。寧波下飯小菜的大廚李博師傅告訴我白切的祕密:白切並非簡單用清水煮成。好喫的白切羊肉必須要有一定的鹹度,才能封住食物的鮮;其次要適量添加爆炒過的生薑、京蔥等辛香料去腥提香。

大塊燉煮可以鎖住羊肉的鮮味。

以白切羊肉爲例,全羊斬成四大塊後大鍋燉煮,湯水可以勾兌3%的鹽,再添加適量的蔥姜等。大火燒開20分鐘後再燜煮1個小時,風味獨特的白切羊肉就可以出鍋了。羊肉非常嬌嫩,切成小塊燉,容易煮散,鮮氣也會流失,就會影響到口味。

一碗羊肉粥溫暖寒夜

相比白切羊肉,羊肉粥在寧波名氣更大,尤以奉化羊肉粥最爲出名。

相傳,在奉化擺婚宴、上樑宴等,主人家都會購買全羊。羊肉白切裝盆,剩下的羊骨頭和羊湯不捨得浪費,就加點大米熬煮成香噴噴的羊肉粥。

羊肉粥煮成正是夜宵時間,大廚、幫廚和主人家晚飯後一直忙到深夜,早就飢腸轆轆,於是一起分享火熱的羊肉粥。慢慢地,這道本屬於殘餘物資再利用、帶着神祕感的美味,名氣傳開後,成了一道寧波風味美食。

冬天的午後,來一碗羊肉粥暖暖身子。

寒冷的冬夜,喝一碗熱乎乎的羊肉粥,暖胃又暖身,非常愜意。在奉化,羊肉粥是極受歡迎的夜宵。奉化中山路上的阿軍羊肉館生意尤爲出色。白天平平淡淡的一家小店,每當夜幕降臨,食客慢慢聚攏,生意遠勝白天,每天要喫掉三四隻山羊。

大塊的羊肉煮熟起鍋後,剔出羊骨頭熬成高湯。

羊骨湯加優質大米,慢火燉煮四五個小時,米粒基本糊化,非常濃稠。

從大鍋裏舀起的火熱羊肉粥,再撒上碎羊肉、蔥花,有些食客喜歡再澆幾滴醬油。

拌粥也很有講究,店裏的老客就會熱情地作指導。“先拿起筷子順着一個方向,把熱粥、碎羊肉、蔥花拌勻。如果正反向攪拌,很稠的一碗粥就會化成汁水。然後用調羹一勺勺從表面慢慢刮。若從兜底舀起,容易燙嘴。”

店老闆王嶽平是奉化尚田人,在溪口山上建了一個牧場,山羊處於半放養狀態。選擇兩年生的山羊,羊骨香味夠濃,皮下脂肪層又薄,鮮美而不膩。“阿軍”是他師傅的名字,這家小店已開了20年出頭,很多食客喫了多年,有了很深的感情。

一碗羊肉豆漿,喚醒早上空空的胃

豆漿+羊肉,如此奇特的喫法,源自食客的智慧。

餘姚朗霞的幹大林豆漿遠近聞名,每天可以賣出幾百碗豆漿,是寧波市非遺傳承基地,而羊肉豆漿最爲出名。

碗底鋪了不少碎羊肉,滾燙的豆漿沖泡下去,過了三五分鐘,豆漿逐漸變得濃郁,看上去像剛出鍋的雞蛋羹。

用調羹輕輕一舀,明顯可以看到豆漿已經凝結成凍狀。

豆漿的清香和羊肉的鮮美融合在一起,腥氣全無,風味獨特。

這是一碗有故事的豆漿。朗霞人幹大林做豆漿的技藝向他的師傅徐國香習得,1987年開始,幹大林夫婦就在朗霞開起了小小的豆漿店。

幹大林做豆漿嚴格遵循師傅徐國香的傳藝規定,一斤黃豆出20幾碗豆漿。

各個環節均有嚴苛要求:要選擇生長期較長、顆粒飽滿、出漿率高的黃豆;用清水浸泡豆子,時間長短要根據氣溫來調節;煮豆漿的木桶很有特色,底部是一隻大鐵鍋,這樣,燒煮出來的豆漿更爲可口。這是幹大林豆漿的一大特色。

煮豆漿的木桶,底部是一口鐵鍋,可以直接架在火上燒煮。

幹大林朗霞店開在菜場邊,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些嘴刁的顧客會自帶一隻雞蛋或者一點葷菜,作爲鹹豆漿的配料。久而久之,食客們普遍認爲,羊肉和豆漿組合可以轉化爲獨特的香味,比普通鹹味豆漿更爲嫩滑。逐漸地,添加小蔥、醬醋等調料,如雞蛋羹般柔嫩的羊肉豆漿,名氣很快就傳開了,成了店裏的招牌。

冬天的早晨,一碗羊肉豆漿喝下,驅散夜裏沉澱的寒氣。寧波晚報記者 謝昭豔 攝影 張峯

來源:中國寧波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