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期待的新版《半生緣》終於在拍完時隔兩年之後開播了。只是和很多翻拍劇的命運一樣,又不得不改了一個聽起來很違和的名字——《情深緣起》。

大概導演和編劇是爲了表達劇情的“人生若只如初見,奈何情深緣淺”的意味吧。可是,這部改編自著名作家張愛玲的小說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無論從故事架構、背景、人物設定、批判性和世界觀的表達上都超出了一般愛情小說的世俗寓意,所以纔會被一遍又一遍的翻拍。

《半生緣》講述的故事背景是1930年的上海。南京富家子沈世鈞愛上貧家女顧曼楨,但是二人陰差陽錯,終究不能在一起。顧曼楨的姐姐顧曼璐早年因爲生活所迫,賣身養家,結婚後爲取悅夫婿犧牲親妹妹。

前有2003年首播的蔣勤勤和林心如飾演姐妹的電視劇,拍攝時蔣勤勤27歲,林心如26歲,一個嫵媚,一個清純,演繹出了人設所應有的定位。

豆瓣評分7.1分。

更早期還有一部備受好評的1997年電影版《半生緣》。許鞍華導演,梅豔芳飾演姐姐顧曼璐,吳倩蓮飾演妹妹顧曼楨。彼時的兩人分別是34歲和29歲。

豆瓣上有6萬多人打出了7.8分。

此後時隔15年後再度翻拍,又擱置了兩年再播出,可謂是17年後讓觀衆再度重溫張愛玲最經典的小說。

可是,劉嘉玲和蔣欣的姐妹花卻被批得慘不忍睹。

在小說和劇中,曼楨的姐姐,爲了養家小小年紀就去做舞女,年華老去後變爲一個二路交際花。可是,從前三集的劇情和妝容來看,這個姐姐卻成爲了勸退觀衆的一劑猛藥。

網友的吐槽點集中在:“劉嘉玲54歲在新劇中,梳起來雙馬尾,扮演丫頭,一貫貴氣逼人的大佬,扮起丫頭來這波造型真是一言難盡,感覺能把上海灘滅了。”

更狠的評論則是:“丫頭氣場比老爺都強!”“奶奶的年齡,做孫女。”

其次,就是另一女主角蔣欣,本來飾演的是人設和外形都是外表文靜柔弱,內心善良堅強的妹妹。

偏偏,剛剛從播完的《向陽而生》中依舊被說大骨架的蔣欣,全身上下都給人一種結實的感覺,和患有淋巴瘤的熊頓完全不吻合,這一次在新《半生緣》中演繹柔弱的妹妹依舊是同樣的問題,和柔弱的少女毫無關聯。

再次,就是被吐槽的演員聲音之迷幻。一個說港普的顧曼璐(劉嘉玲 飾),一個臺灣腔的沈世鈞(鄭元暢 飾),蔣欣飾演的顧曼楨和郭曉冬飾演的祝鴻才又說着普通話,姐妹倆的媽媽(吳冕 飾)(彷彿又看到了她在《紅色》中的上海媽媽的影子)說的是上海話……

特別複雜的語言環境和彆扭的說話,又更加深了對觀衆的折磨。

當然,骨架的問題不是蔣欣的錯,劉嘉玲和氣場不夠強大的郭曉冬也只是想突破自己吧?可是,偏偏,這種突破從外形到內在都毀於一旦。說好聽是不符合人設,說難聽就是完全沒有自知之明。

一言以蔽之,就是“看起來不舒服。”

不要說什麼,“你愛看不看,又沒有人非逼着你看。”

是啊,演員作爲一個職業,如果演的好了就被吹上天,演的不好就懟評論者不讓人看,那麼,他們還怎麼進步,整個影視行業還能拍出經典嗎?我可以不看,但是也沒有人非逼着她們演啊!又不缺錢爲啥還這樣想不通啊!

“這樣一看,蔣勤勤林心如版真的太好。”

“不關演技,是真的不合適。”

首先,翻拍經典一直是影視劇市場不可或缺和最重要的一派。尤其是那些經典武俠劇和言情劇,瓊瑤被曾經愛她的網友冠了一個“三觀不正”的“罪名”打入深淵後,武俠有金庸古龍,言情有亦舒張愛依然成爲無數影視人翻拍的最佳範本。

翻拍本身沒有對錯,只要翻拍的好,觀衆依然會在喜歡劉德華古天樂的同時,把楊過的古天樂奉爲經典,《我的前半生》雖然被吐槽搶閨蜜男友三觀不正,但是依然擋不住成爲大熱劇集。

可是,偏偏,從《鹿鼎記》到《半生緣》爲代表的翻拍劇折射出一個典型現象——

爲什麼影視劇翻拍越來越多,觀衆反而更喜歡經典老劇?

其次,翻拍如果只是簡單的換一撥男女主演和配角,重新演繹一遍相同的劇情或者是胡改亂編的劇情,那麼,翻拍的意義就等於是賣假貨。

當然要給年輕演員機會,可是這種製造機會的方式卻總想着投機取巧撿現成,不思進取注水劇,就很容易讓觀衆產生審美疲勞。

經典之所謂是經典,就是因爲觀衆和網友已經非常熟悉,也很難超越。最廣受好評的趙雅芝的《新白娘子傳奇》、83版《射鵰英雄傳》、86版《西遊記》、87版《紅樓夢》、94版《三國演義》、98版《水滸傳》,等等。

這麼一對比才發現,八九十年代真的是國產劇的鼎盛時代,本以爲那是影視劇市場的開篇時代,誰知道如今看來已然成爲不可逾越的高峯時代。

第三,在對比同一部小說改編的新老版本電視劇時,老版其實在開播之初也有很多問題,他們也不是完美的,之前蔣勤勤林心如的版本也被張愛玲的粉絲罵的很慘。

但是有意思的是,每次翻拍的新版播出的時候,卻出現了極大的反轉,有很多網友感嘆,比起新版還更願意去看老版。

最典型的就是張一山版的《鹿鼎記》播出後,帶火了陳小春的《鹿鼎記》以及梁朝偉、梁朝偉的韋小寶,甚至很多人覺得曾經被罵慘的黃曉明版的韋小寶在張一山的襯托下,也變得不那麼油膩了。

還有新舊版本的《倚天屠龍記》、《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新白娘子傳奇》等等。

近期播出的《亮劍之雷霆戰將》的垃圾片又想讓觀衆重溫李幼斌版的《亮劍》,《瞄準》的撲街又讓很多人覺得《潛伏》和《風箏》纔是最好的諜戰片代表,郭靖宇導演的《小娘惹》又勾起了觀衆翻看老版的慾望……

還有題材重複、劇情和人設雷同的《三十而已》火爆之後的撲街劇《誰說我結不了婚》,《羋月傳》之後的《燕雲臺》,拍了一部《漂亮書生》,現在又出來一個《赤狐書生》,同人文化的泛濫甚至爛俗,除了收割粉絲紅利,究竟有什麼價值觀引導呢?

更不用說那些炒CP、魔改、毫無演技的小鮮肉小花們主演的玄幻劇了。

往前推,就是黃曉明劉亦菲版的《神鵰俠侶》帶火了古天樂李若彤的老版,胡一天陳哲遠的《絕代雙驕》遠遠比不上蘇有朋和林志穎,等等。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適用於影視劇市場,真的再合適不過。

第四、好劇是需要時間打磨的,更需要時間的沉澱。

在工業化愈發明顯的當下影視劇市場,拍攝一部劇的週期從原來的幾年到如今的幾個月,再到一部網劇用時一週左右就可以完成。

現在的明星們無論哪部劇,都梳着一樣的髮飾、畫着一樣的美妝紅脣,似乎只要換一套衣服換一個名字就可以無縫進入下一部劇的片場。

從演員到化妝師,再到導演、編劇,都在有限的時間和投資中爭分奪秒地拍攝,卻根本不顧及拍攝的電視劇質量和水準,很多所謂的老戲骨也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拍什麼,反正在影視劇寒冬和中老年演員越來越被邊緣化之後,只要有錢賺有戲拍,哪還顧得上管它是什麼故事、什麼設定啊。拍完自己的幾場戲,拿錢走人就可以了。

年輕明星們靠着粉絲紅利和流量不可一世,上了年紀的演員們在流量面前根本沒有多少話語權,雖然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卻真的是束手無策愛莫能助,於是就助長了這些流量明星們的更加肆無忌憚。

據自媒體“大詩小歌”講述,以前拍攝一部《西遊記》,在沒有斯坦尼康(攝影機穩定器)、沒有吊車、甚至連備用機都沒有去情況下,所有人爲了打贏這一場硬仗,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和困苦,最終用一部300P的一寸機器用六年的時間完成了整部劇的拍攝。

可是誰又能想到,當初看得津津有味萬人空巷,如今過去三十多年依然常播又百看不厭的《西遊記》居然只有短短的25集。

《水滸傳》也是拍攝歷時四年,《紅樓夢》光是主演們集中培訓琴棋書畫禮儀臺詞就花費了半年多。

鄭曉龍改編《甄嬛傳》原著小說劇本就花費了四年時間,《大宅門》的小說藍本更是在郭寶昌的人生變故中修改重寫打磨了40年才最終定型。

李雪健因塑造的宋江深入人心,以至他回家探親時,愛人打電話告訴他千萬別回家,有人要罵他,甚至要打他,說“他把梁山好漢帶上了絕路。”還有觀衆氣得把電視機砸了。

至於伴隨每部經典電視劇而生的片頭片尾曲和插曲更是經久傳唱不衰,成爲三代人的經典回憶。

當然,拍攝時間只是其中一環,限於八九十年代的經濟發展的落後環境,拍攝一部電視劇耗費的時長是歷史的必然,可是,爲什麼如今設備、技術、服化道越來越先進了,卻很難拍出耐得住時間打磨的經典劇了呢?

是如今的演員不願意喫苦了嗎?是被金錢迷失了雙眼嗎?還是面對娛樂圈太多的誘惑喪失了自我和初心?

好像也不是,但是又和這些原因密不可分。

除了以上的幾點原因,最關鍵的還是在是否真正的用心和如何用心。當一心想要賺快錢的時候,必然會無暇顧及內在的質量和品質,別說是成爲經典了,就連看第一遍都無法堅持看完。

好劇是需要時間打磨的,更需要時間的沉澱。

第五、作爲演員職業真的需要更強烈的信念感和信仰。

曾經在拍攝轟動一時的1981年的《少林寺》時,李連杰後來回憶,“在當時的拍攝現場幾乎都是真正的武林高手,常年參加各類比武,因此,他們心中始終深藏堅定的信仰,在沒有動作指導和電腦設計的情況下,拍誰的鏡頭,都是自己設計武打動作,大家拍電影就像是在玩命,用替身在這羣人眼裏,簡直就是一種羞辱。”

再看看如今的大部分演員,已經淪落到按時上下班拍戲、爲角色增肥減肥、不亂改劇本、不軋戲、不用替身、不摳圖、感冒不休息堅持拍戲就成了被吹的資本。

可是,演員作爲一種職業,遵守這些條約,本來就是他們的工作本職啊。爲什麼現在反而把本職工作吹成了敬業,稍微努力一點就成了楷模被粉絲吹上了天?!

反而如正午陽光一樣,認真拍戲就“輕鬆突圍”成爲了業界典範?!

加之很多未成年粉絲和喪失判斷力的觀衆對那些毫無職業操守明星的無下限包容甚至縱容,營造了一個太寬鬆的環境和犯錯成本太低的輿論氛圍,那些有劣跡的明星演員很快搖身一變又開始換個馬甲賺錢了,你說氣人不。

市場變壞,就是從某些人輕易原諒開始!

信念感和信仰的缺失,已經從娛樂圈蔓延到了越來越多的領域,影視劇不再敢寫敢拍,自然就無法通過藝術作品傳遞更多的更好的價值觀,演員也就沒有了真正的信念和信仰,又怎麼會把演戲當成是一份崇高的喫苦的職業呢?

賺快錢纔是硬道理,反正如今的市場已經陷入了人傻錢多的時代,傻子太多了,騙子明顯不夠用了。

奈何,爛劇年年有,那些被拖了好幾年才播的電視劇,本來以爲是瑕不掩瑜的寶藏玉石,其實最多也就是一塊又臭又硬的破石頭罷了。

羿雲天,鄭州市作協會員,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自閉症療育師,自媒體主編。原名徐亨福,生於蘭州,現居鄭州。專注婚姻家庭、時事熱點、影視評論原創作者。不隨波逐流,有料有態度,更有溫度。新浪微博:羿雲天;微信公衆號:羿雲天說(ID:yiyuntianshuo)。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