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在沒有冰箱的年代,舟山漁民會將喫不完的魚,製成魚鯗、糟魚、醉魚。

如今,雖然海鮮的冷藏技術已十分發達,但這些傳統技藝製成的海味依舊受青睞。

這些“老底子”的食物,蘊藏了海島人的情懷。

作爲我市第四批非遺文化傳承人,今年70歲的方成法在糟魚、醉魚等傳統海鮮醃製方面已有50多年的經驗。

跟着做廚的母親學了一手

我是北蟬人,家裏兄弟姐妹多,加上父母和爺爺奶奶等,全家有十多口人。我們家是種田的農戶,父母的收入微薄,母親常幫別人燒飯燒菜,做着類似於現在廚師的工作。

爲了讓一家人喫飽飯,母親常常會搭些漿板,就是糯米酒,然後去菜場買一點小魚小蟹來,回家醃製起來。

糟魚是她經常做的,還有醉蟹、蟹糊、風帶魚什麼的,每次喫飯了就拿出一點點來,全家人既可以下飯,又可以喫很久,省點錢。

對我們一家人來說,最常備的“下飯菜”是糟魚。糟魚用的酒糟,一般採用自家釀製糯米酒時剩下的酒糟。魚則多采用鯧魚、帶魚、米魚、海鰻等魚類。

然後,母親就會在屋子的一角擺放一隻陳舊的小壇或者小甕,每次喫飯的時候打開蓋子,一股濃郁的清香就會散發出來。

其實,那個時候,舟山每家每戶都會做這些傳統醃製食物,因爲畢竟那時候缺乏保鮮手段,不得不採用這種加工辦法來延長鮮魚儲存時間。

我是家裏的第三個孩子,但卻是兄弟裏最年長的。所以常常會幫着母親做一些事情。所以漸漸地,我也學會了做糟魚。

那時候家裏的生活很艱苦,我13歲就去生產隊看牛了,十六七歲幫大人的忙了,所以很早就學會了搭漿板做老酒等手藝。

自己醃製的產品做出了名堂

我長大成人後,也在家時常糟一些魚、醉些蟹自已一家人喫喫,有時候做多了就送些給隔壁鄰居。

一來二去後,不少鄰居喫過感覺味道不錯,就時常來我家討。漸漸地,我嘗試着開始賣這些醃製品,沒想到生意還不錯。

俗話說“衆口難調”,但我做的糟魚、醉蟹、蟹糊等深受大家喜歡。1998年,我快50歲時,和朋友在定海南珍菜場開了第一家店,賣這些糟魚醉蟹。

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可以賣兩車左右,後來朋友跟我說不如干脆一起合夥開公司吧,他負責經營,我負責製作。

於是,在2000年,我們正式成立了舟山市瀛洲海洋食品有限公司,將舟山這一傳統海鮮醃製開始批量化生產。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喫我們公司醃的這些海產品,每年下半年,公司進入旺季營銷時期,特別是2000年至2006年,公司每天都會接到大量訂單,一些供應商甚至上門來搶貨。

公司一天能銷售出好幾千斤產品,最鼎盛時在舟山開了五六家門市部,最遠的還去了北京開店銷售。

傳統口味正逐步改變

近四五年來,舟山這些傳統的海鮮醃製品味道在變化。比如糟魚,以前的製法一般都是採用自家釀製糯米酒時剩下的酒糟。

魚,則多采用鯧魚、帶魚、米魚、海鰻等魚類。入冬後的魚爲原料做糟魚最合適,味道都比較鹹。

現在這些糟魚的味道就淡了許多,現代人注重養生,認爲喫太鹹的食物對身體不好,我們做這類傳統食品也要跟上時代腳步。

以前糟魚的製作,主要的工序在於鮮魚的加工。魚要颳去魚鱗,從背部入刀剖開,將魚的腮和內臟等全部挖出,清洗乾淨後,在魚的內外都抹上鹽,再掛在朝北陰涼處,一般兩三天之後收淨水分即可。

然後,將魚切成塊,置於玻璃瓶、瓦罐之類的容器中,一層魚加一層酒糟,層層疊加,加至滿瓶後封口。

一般經過20天,糟魚就製作成功了。需要食用時,只要取出少許上竈蒸煮幾分鐘即可。

師傅正在裝糟魚!

這可是我的最愛!!!

這種糟醉的海鮮品種有很多,有糟醉鯧魚、糟醉帶魚、糟醉鰻、糟醉鰳魚、糟醉馬鮫魚、糟醉烏賊、糟醉泥螺、糟醉香螺、糟醉蟶子、糟醉蚶子、糟醉蝦子等。

哇,好多泥螺啊!!

醉蟹、嗆蟹也是舟山老底子過年的必備菜。以前製作這些都是高度白酒加鹽,現在不能這樣做了,要在鹽和水之間再放點糖,口感上更淡點,很多人甚至把這些醃製海鮮當成了零食,因爲味道淡了許多。

而習慣傳統味道的老一輩舟山人就不喜歡現在這種口味,覺得沒有以前“下飯”了,歸根究底都是因爲製作方法在改變。

不同醃製品製作時間各不同

不同的醃製品有不同的時間要求,像糟魚一般要1個月時間纔可以完成,嗆蟹則根據每個人的口味和喜好來決定嗆的時間,一般四五個小時即可。

選擇嗆蟹醃製,一定要選紅膏蟹,從過去到現在,舟山人做嗆蟹還是必定選膏蟹,因爲這口感是無法替代的。

做嗆蟹時,先把蟹洗淨,在缸內倒入清水,放入食鹽拌和,再放入洗淨的白蟹,鹽水鹹度要到蟹放入鹽水中能浮起爲止。

再用有重量的物體(石塊或木板)壓好,使其不致浮出水面。醃製好的嗆蟹,若暫時不喫,不可再放入鹽水中,時間太長,蟹會變得太鹹,影響鮮味。

醉蟹以前是做蟹鉗,現在則是用一些雜蟹做的,只要滷,就是鹽和水的比例調好,一般這個醉蟹味道就不會太差。

來源:舟山晚報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