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評價胡雪巖: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位商人。而讓我們更爲熟知的一句話是:“爲官須看曾國藩,爲商必讀胡雪巖。”

胡雪巖做事不僅嚴謹,而且善於變通,常常能在別人束手無策的情況下另闢蹊徑。他不僅做人漂亮,做事也靠譜,用他的話說“做人要漂亮,做事要地道”。他既善於經商,也善於經營自己的關係網,其精明之處在於,善於抓住不同人的特點,投其所好。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軍攻杭州時,胡雪巖從上海運軍火、糧米接濟清軍而爲左宗棠賞識,後來又幫助左宗棠組織''常捷軍 ''、創辦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時,爲他主持上海採運局局務,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達1195萬兩,採供軍餉、訂購軍火,並做情報工作,常將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報告左宗棠。備受歡迎時,官居二品,賞穿黃馬褂。胡雪巖讓左宗棠名垂青史,左宗棠也使胡雪巖圓了''紅頂商人''夢。

爲了與左宗棠拉上關係,胡雪巖頗費了一番心思,他初次拜見左宗棠時,左宗棠聽到些關於胡雪巖與太平軍關係的傳言,頗多戒備,甚至不給他讓座,“涼”了他一把。而胡雪巖最終還是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甚至被引爲知己。由此,左宗棠成爲胡雪巖在官場上更有力量的靠山。

胡雪巖取得左宗棠的信任,只是做了兩件事:

第一,獻米獻錢。胡雪巖回杭州,帶去1萬石大米和10萬兩銀子。本來,這1萬石大米有一個名目,就是當初杭州被圍時,胡雪巖與知府王有齡商量,由胡雪巖冒死出城,到上海採購大米,以救杭州糧絕之急。胡雪巖購得大米1萬石,運往杭州,但無法進城,只得將米轉道寧波,現在,杭州收復,胡雪巖將這1萬石大米運至杭州,且將當初購米款兩萬兩銀子,面交左宗棠。他既回覆了公事,以此證明自己並非攜款逃命,又無償捐給左宗棠1萬石大米。那10萬兩銀子,則是胡雪巖爲了敦促攻下杭州的官軍自我約束不要擾民而自願捐贈的犒軍餉銀。

清軍打仗爲鼓舞士氣,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攻城部隊只要攻下一座城池,3日之內,可以不必遵守禁止搶劫、姦淫的軍規。胡雪巖獻出10萬兩銀子,是要換取官軍守法。

第二,主動承擔籌餉重任。左宗棠幾十萬兵馬東征,鎮壓太平軍,每月需要的餉銀達26萬兩之巨,當時,朝廷用兵打仗採取的是“協餉”的辦法,也就是由各省拿出錢,做軍隊糧餉之用,實際上,各支部隊要自己想辦法籌餉。聽到左宗棠談起籌餉的事,胡雪巖毫不猶豫地表示,他願意盡一份力。

胡雪巖做的這兩件事,的確做到了對“症”下“藥”,也是一下子“藥”到“病”除。

所謂對症,因爲糧食、軍餉都是左宗棠此時最着急、也最難辦的事。杭州剛剛收復,善後是一件大事,要取得成效,首先要有糧食。當時,鎮壓太平軍實際上是左宗棠與李鴻章協同進行,太平軍敗局已定,左宗棠當然想爭頭功,這個時候,糧草軍餉也是當務之急。沒有糧餉,就無法進一步展開攻勢,一旦“鬧餉”,部隊無法約束,就會釀出亂子。

胡雪巖解決了令左宗棠頭痛的難題,左宗棠哪裏還有不賞識的道理!用左宗棠的話說,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不但杭州得救,肅清浙江全境,他也有把握。難怪胡雪巖前去拜見時,左宗棠不僅讓座,而且談及籌餉時,他馬上吩咐留飯。

對症下藥,說到底,就是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投其所好。正如送禮,要送得合適,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則就是要對方喜歡。

而要對方喜歡,就要送給對方急需一時又沒有的東西。比如左宗棠求事功,胡雪巖正好送去能使他成就事功必需的東西,送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胡雪巖說:“送禮總要送人家求之不得的東西。”可見,他是深諳此道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