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翻開歷史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在我國古代封建王朝時期關於都城定在哪裏的問題。比較著名的有北京、南京、西京、東京。這些都是我國曆史上比較著名的都城所在地。一般來說,一個王朝都城所在地往往是經濟中心。

然而,歷史事實也並不完全是這樣。例如,唐朝是隋朝貴族李淵建立的。李淵與李世民父子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亂之際,趁機席捲中原,竟然一舉成功奪得天下。唐朝選定長安爲都城。然而,當時的長安已經不是經濟中心了,經濟中心在當時已經轉移到黃河中下游及東南方了。

爲何會這樣認爲呢?我們翻開歷史可以知道,長安地處比較偏僻的中西部地區。圖土壤貧瘠不說,這裏還是戰亂連綿,處於四方攻擊的位置,按道理說不是理想的都城首選之地。

既然,不適宜定都長安,唐朝的建立者李淵爲何要定都長安呢?這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我們知道李淵在隋朝的時候叫做唐國公,被封在太原。我們知道山西和陝西是很近的。李淵起兵之前他的勢力範圍一般就是在太原爲中心的西北一帶。

李淵奪取了天下以後,爲了穩固自己的江山。自然不能輕易離開自己的勢力範圍跑帶江南或者南京去選都城吧?只要是頭腦正常的皇帝一般都不會這樣做。這樣等於放棄了自己經營多年的勢力範圍跑到別人的地盤上去了。

去外地選都城,一旦出了問題,皇帝如何自保呢?所以說,李淵老謀深算,自然不會傻到這樣。唐朝定都長安,而長安並非天下的經濟中心這樣就會很容易形成地方割據勢力,尾大不掉。我們可以從唐玄宗時期被迫廢除府兵制,改爲募兵制以後帶來更加嚴重的局面。那就是唐朝地方節度使擁有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唐王朝甚至不是節度使的對手。

例如,安史之亂的時候,安祿山被封爲三鎮節度使。安祿山當時擁有的財富和兵力,遠勝於唐王朝。以至於,安祿山大軍南下的時候,唐玄宗一邊逃跑,一邊下令火速調集江南一帶的兵力和物資背上增援。唐玄宗在危急關頭還算聰明,知道唐王朝最重要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都集中在了東南方。

歷史也證明了,唐王最終就是依靠東南方通過大運河源源不地輸送兵員和物資才得以評定安史之亂。歷史證明唐朝定都長安是錯誤選擇,也是唐朝皇帝李淵沒有從長遠的利益去考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