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蜜蜂爲伴。 忠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臉龐寫滿堅毅、雙手粗糙有力、左腿微微彎曲……眼前的胡輝淑笑容滿面。就在幾天前,左腿殘疾、在養蜂道路上摸爬滾打近20年的她獲評全國勞動模範,併到北京出席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

將苦澀的生活,過得甜蜜有希望,她是怎麼做到的?

只爲給丈夫治病

胡輝淑是重慶市忠縣新立鎮百糧村人。她1歲時,左腿長瘡潰爛,落下了四級殘疾。

1997年,胡輝淑與患有肺結核的丈夫陳定東組合了家庭。丈夫在病牀上躺了7年,不僅花光了存款、欠下很多外債,還需要長期飲用蜂蜜緩解病情。

蜂蜜價格不菲。胡輝淑心想,要是自己養蜂,丈夫喝的蜂蜜豈不是就不要錢了?

說幹就幹。2002年,胡輝淑懷揣着借來的150元錢,隻身前往60公里外的墊江縣購買種蜂。她一瘸一拐地艱難行走了數小時的山路,買回第一箱種蜂。

剛開始,因不懂蜜蜂習性,胡輝淑被蟄得滿臉紅腫。1個月後,這箱蜜蜂因患痢疾用藥不當,導致全部死亡。胡輝淑不甘心,又買回4箱,結果仍然是“全軍覆沒”。

身邊的朋友勸胡輝淑別再折騰了,可胡輝淑不願認輸。她隨時書不離手,把有關養蜂技術的書都翻爛了。周邊區縣的養蜂大戶,她經常去請教。有一次,爲到北碚區聽一場養蜂知識講座,她連夜轉車3次、趕路160公里。

胡輝淑像對待孩子般精心呵護蜜蜂,幾乎每天喫飯睡覺都與蜂箱爲伴,時時鑽研養蜂關鍵技術。幾年後,胡輝淑的養蜂事業步入正軌:2006年分出4羣蜜蜂,產蜜12.5公斤;2007年,意蜂發展到22羣,中蜂發展到15箱;2008年,蜜蜂分出30羣,她在屋後開闢蜂場,並改進蜂箱;2009年,產蜜300公斤,收入3萬元……

“別墅式”養蜂法成全國首創

養蜂事業漸漸有了起色之後,胡輝淑像其他養蜂人一樣四處追逐蜜源:春天在馬灌鎮、新立鎮採油菜花蜜、柑橘花蜜,夏天到石柱採刺槐花蜜,再晚些時候到雲陽採枇杷花蜜。一年至少有10個月在外漂泊,在深山野外風餐露宿。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探索、實踐,胡輝淑的養蜂技術日益精湛,成爲遠近聞名的養蜂土專家。但胡輝淑並沒有滿足,她把眼光投向了創新養蜂方法、提高產蜜效率上。

傳統取蜜方式是殺蜂取蜜,損失較大。胡輝淑拜訪墊江、梁平、萬州的養蜂師傅及四川農業大學的專家學者,再結合自己的經驗,獨創了活框養殖方法,取蜜時只需取成熟的封蓋蜜,對蜜蜂基本沒有影響。

針對蜜蜂“喜靜惡鬧”特點,胡輝淑經過多番摸索後,用磚、砂和水泥爲蜂羣修建長4米、寬2米、高1.8米的“別墅”,既抗干擾又冬暖夏涼,蜂羣逃走率大幅降低。“別墅式”養蜂法由此成爲全國首創。

胡輝淑耗時兩年、損耗100多箱蜜蜂,探索出的物理除蜂病技術,可在不施用任何藥物的情況下,解決中華蜜蜂的囊狀幼蟲病。

通過刻苦鑽研,十多年裏,胡輝淑共摸索出11項養蜂新技術,以及養蜂用具、蜂產品開發等新技術,獲新型專利3項,註冊了“胡幺妹”商標。從2015年起,她實現年養蜂收入36萬元,在全村率先實現脫貧致富。

讓更多鄉鄰擁有“甜蜜事業”

“老胡,今年你的養蜂情況怎麼樣?”

“多謝輝淑,按照你教的辦法,蜂蜜產量高多了。”

共同致富。 忠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老胡名叫胡兆友,曾是積貧多年的貧困戶。2015年,在胡輝淑的鼓勵與幫助下,他加入養蜂隊伍。經過幾年努力,胡兆友摘下貧困“帽子”,日子越過越好,成爲當地身殘志堅、自力更生的脫貧致富典型。

“一個人富不是真的富,大家一起富纔是真富。”自己養蜂致富之後,胡輝淑主動當起扶貧大使,積極發動村民養蜂脫貧。她堅持“授人以漁”,無償傳授養蜂技術,致力於“造血式”穩定脫貧。

2011年,胡輝淑註冊成立忠縣橘城養蜂專業合作社,並任理事長。合作社發動周邊村民“活框”養蜂穩定增收,40戶村民當年戶均增收3000元。2014年,她建成蜜蜂生態養殖基地,人工“育王”免費發給村民,無償給予技術指導,帶動周邊66戶村民實現戶均增收3860元。

近年來,胡輝淑創新實施“合作社+養殖基地+蜂農”的產業扶貧模式,蜂農以蜜蜂箱數入股分紅,合作社免費提供技術支持,由合作社統一負責銷售,有效解決了蜂蜜銷售難問題,帶動縣內及周邊區縣276戶蜂農發展蜜蜂1275羣,每年戶均穩定增收4500元以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