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在即將迎來建黨百年之際,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天平街道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人文內涵,紅色基因得天獨厚、人文底蘊精深廣博、海派文化印記鮮明、區域資源多元豐富。爲進一步擴大天平風貌黨建引領的輻射面和影響力,讓紅色基因不斷傳承發揚,感悟仁人志士們的革命初心和革命印記,豐富街道“四史”學習教育的形式和內容,通過漫品 “初心路”,講述他們與建黨、建國之間的故事,賡續紅色血脈。

漫品天平初心路,本期“漫品人”來自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第一站來到烏魯木齊南路178號2號樓。這裏是中國左翼電影運動的開拓者、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的夏衍先生的舊居。

小樓是一幢三層磚木結構的英式建築,自1932年建成至今已有80餘年歷史。大家懷着敬畏之心緩緩走入,漫步樓道間,彷彿走進了那段歷史時光。舊居建築一層以“紅色文化”、“海派文化”爲主題陳列,通過歷史事件回顧了夏衍在上海的足跡。在保持建築原始主體結構、平面佈局的基礎上,通過實物和照片,讓大家走近夏衍、認識夏衍、記住夏衍。二層通過家屬口述與時代考證,再現了夏衍居住時期的空間佈局和生活原貌。故去之人的品行和精神從四處的舊物散發出來,充滿歷史滄桑的牆壁樓梯和物件擺設見證了歷史的變遷,這是建築之美,更是精神豐碑。

從夏衍舊居一路向北,大家踩着秋日的梧桐落葉,漫步至位於烏魯木齊南路66號的66梧桐院·鄰里匯,傾聽城市文化主講人吳飛鵬深入講述夏衍先生的生平。

夏衍,原名沈乃熙,1900年出生於浙江杭州,是我國著名的革命文藝家、社會活動家,也是中國左翼電影運動的開拓者和領導者之一。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一名執筆鬥爭的革命共產主義者。1929年,夏衍同魯迅等人籌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任“左聯”執行委員,與鄭伯奇等人創辦上海藝術劇社,併發起組織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夏衍一家在上海住了近30年,其中,自上海解放後至1955年赴京任職中央文化部長前的這段時間,居住在烏魯木齊南路178號,這是夏衍一生擔任職務最多的時期,除了上海軍管會文教委員會副主任,他還兼任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市文化局局長等。夏衍創作、改編了大量的文藝作品,主要有話劇劇本《上海屋檐下》《芳草天涯》《法西斯細菌》,電影劇本《春蠶》《狂流》《上海二十四小時》《革命家庭》《林家鋪子》,報告文學《包身工》,散文《野草》等,其作品集中編纂爲《夏衍劇作選》和《夏衍選集》。

夏衍是一個時代的文學大家,其一生奮鬥有如大江大河奔流不息,其思想廣闊如大海磅礴,當之無愧“國家有傑出貢獻的電影藝術家”稱號。我們聆聽着一件件沉澱於歷史的往事,感受着自他文字間噴湧出的力量,以及爲共產主義理想而奮鬥的精神,激勵着我們傳承紅色基因和紅色精神,永葆愛黨愛國的初心。

通過漫步行走追尋紅色足跡,漫品講述分享紅色故事,對每個有志青年都是一次生動直觀的“四史”學習教育體驗。大家紛紛表示,通過這次學思踐悟,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輩的崇高革命理想和愛國精神品質,感受到共產黨人歷經磨難、矢志不渝的堅定理想信念,用腳步丈量的歷史讓人銘記心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