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卖我换30万彩礼#

一则“女孩凌晨躲进派出所,发文控诉亲生父母逼婚”的博文在今天迅速走红网络。

在博文中女孩控诉自己的父母想把她卖了换彩礼,自己逃离后又被父母找到,现在躲到派出所里求助。

女孩说自己只要一出去,他们(女孩父母)就会强硬的把女孩带回老家结婚,然后骗取彩礼给她弟弟买房。

那么事实真相是什么?到底真是父母逼婚骗取彩礼?还是另有隐情?让我们看一下“今日女报”对此事的跟踪报道。

女孩名字叫小洁,出生在安徽亳州的一个小县城。今年已经23岁的她,家里还有一个小她5岁且正在读大学的弟弟。

小洁说:“他们现在就想把我嫁出去,给他们换30万的彩礼钱。他们让我24岁定亲,25岁就结婚!可是我对于未来有自己的打算,我不愿意自己的人生就这样被安排。”

原来小洁的父母在去年年末的时候,给小洁介绍了一个男朋友,父母觉得对方家庭条件还不错,并且对男孩家知根知底,所以想让小洁赶紧把这门婚事给定下来。

小洁的父母觉得女孩2就差不多该结婚了,现在小洁都23岁,早就该找对象了,否则就要嫁不出去了。

可是习惯了大城市生活,且思想观念跟父母明显不同的小洁,哪里愿意听从父母的安排。况且自己对这个男孩一无所有。

为了相亲这件事,小洁跟母亲大吵了一架。

最后小洁明确的告诉父母:“我不愿意去跟他相亲”。没想到对此父亲却提出:“如果你不答应加这个男孩的微信,就不让你回去工作了”,并且父亲还声称要没收她的手机跟身份证。

在作者看来,不愿意去跟男孩相亲其实就是整个事件的根源。

父母相中了一个家庭条件还不错的男孩,可女儿连加好友都不愿意。父母的意愿无法与女儿打成一致,最终导致了女儿的逃离,并从此开始害怕逼婚。

春节过后,因着父母的强迫,小洁最终还是加了那个男孩的微信,但自己确实不喜欢那个男孩,也没有共同语言,所以聊了几天小洁就把男孩给删了。

没想到删除男孩好友这事却直接惹怒了父母,为此父母专门跑到小洁工作的地方,逼小洁把男孩的微信加回来。事后父母还告诉她要到五一的时候跟对方见面。

这完全就是逼婚,就是父母的一厢情愿。

小洁的父母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道:“我们希望女儿嫁给那个相亲的男孩,并不是因为贪图彩礼。而是觉得对方家境不错,希望女儿将来有个好的归宿。

他们否认自己是在卖女儿,可是种种做法,不得不让人去怀疑。如果真的想要女儿幸福,为什么不遵从她的内心?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做投射,是指把自己的认知赋予另外一个客体的心理现象。比方在家庭教育中,经常会有父母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比方考大学。

其实这是一种很难被主动觉察到的心理,并且往往作为投射者而言,很难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

父母如此极端的催婚,甚至让女儿产生了恐惧。越是渴望自由,越害怕被父母所控制。

于是,为拒绝五一回家相亲,小洁拉黑了父母以及他们所有的联系方式。

长时间联系不到女儿的父母,在无奈之下只好向派出所报案,最终在警方的帮忙下,小洁的父母找到了小洁在长沙所租住的小区,然后假扮物业敲开了女儿的房门。

其实这已经从一场普通的相亲演变成了一种“闹剧”,女儿怕见父母,父母怕失去女儿!

一起来到派出所的他们,又一次爆发了争吵。

小洁觉得父母的控制欲太强了,他们总是想控制自己的婚姻,掌控自己的人生方向。但他们又思想陈旧,不通情理,总觉得嫁个有钱人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方式!

并且最令小洁受不了的是父母的偏心,小洁说:“爸妈疼爱弟弟,远远胜过爱我。”

而对于偏心,小洁的父母却又有不一样的解释,小洁妈妈说:“我只是觉得他们是姐弟,应该互相帮助,并不是说姐姐就一定要贴补弟弟。

虽然此事最终在妇联的调节下达成了和解,但小洁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却难以在一时之间完全解决。

我感觉在这个事件上,最大的问题在于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上。

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也都是为了孩子能有个更好的归宿和未来。但是父母在女儿婚姻这件事上,却没能对女儿进行有效的沟通,更没有把自己内心这种最真实的关心和爱展现给女儿,最终才导致了一层层矛盾的爆发。

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讲道:“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你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而非暴力沟通恰恰能够疗愈人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并且还能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

希望作为父母,亲人,一定要学会让爱融入生活。要正确的体会和表达自己的爱,不要强人所难。

最后,也愿小洁能早日化解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