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戰爭,很大程度上是用冷兵器,戰士們在戰場上近距離廝殺,用的是刀劍等鐵器,其中最了不起的一種武器發明,便是弓箭,弓箭擴大了殺傷範圍,拉長了作戰距離。

弓箭屬於遠距離殺傷性武器,弓箭兵的出現,讓排兵佈陣變得更加複雜,假若佔據地形要勢,居高臨下伏擊敵人,箭如雨下的情況下,敵人是很難防禦的,最終甚至能夠達到全殲敵人的效果。弓箭兵還可以藏在隊形的後方,通過射箭,給陣前的隊伍給予火力支援。

起初的弓箭,設計較爲簡單,隨着弓箭在戰場上的廣泛應用,弓箭也不斷被改造升級,例如戰國時期的秦箭,秦箭統一規格,箭頭和箭尾都是可以分離組裝的,假若缺失了一部分,還能組裝回來,這樣很大程度上,節約了戰略資源——鐵。

在箭頭上,古人也做了文章,箭頭的開刃可以是倒刺形狀,這樣的箭頭中傷敵人,能夠牢牢固定,難以取出,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弓箭的殺傷力,更有甚者,會在箭頭上喂毒。由於戰場需要大量的弓箭,箭頭上不能喂價格昂貴難以尋得的毒物,其中有一種毒,叫“金汁”,雖然名字好聽,但是卻很讓人作嘔,“金汁”其實是動物糞便和熱水攪拌發酵而成的,將箭頭泡在“金汁”中一段時間後取出,便餵了毒了。

喂有金汁的箭頭中傷敵人,敵人會因爲傷口感染而亡,這又進一步增加了弓箭的殺傷力。

有了弓箭,自然就有盾牌,弓箭可以用於進攻,可以用於防守,同樣的道理,盾牌也可以用於進攻和防守。

弓箭是很難射穿盾牌的,然而即使知道這個道理,爲何古代的士兵在打仗時,遇到盾牌兵,仍然不斷的往盾牌上射箭呢?

打仗很大程度上打的是戰略資源,而鐵便是冷兵器時代的重要戰略資源,不斷往盾牌上射箭,不會太浪費鐵了嗎?

其實原因很簡單。一旦出現了盾牌兵,就表明戰爭從焦灼狀態,進入生死關頭了,這回大量使用弓箭,其實是想拖延戰爭,爭取時間。進攻方用盾牌兵作爲掩護,一步一步前進,而防守的一方,則用弓箭,拖延住盾牌兵的前進。

盾牌兵是列陣前行的,盾牌與盾牌之間,是有縫隙的。假若是箭如雨下,盾牌兵就得留意盾牌間的縫隙,匍匐前進。如果不是箭如雨下,便不用太關注盾牌間的縫隙,甚至能夠採取衝鋒態勢。

古代的造鐵技術並不如現代發達,盾牌的重量還是相對較重的。雖然說箭不能射穿盾牌,但是能夠附着在盾牌上,這樣就加重了盾牌的重量,盾牌兵前進的速度,就被重量所拖慢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