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強大除了擁有雄厚的軍事力量之外,強大的經濟實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說到印度,在大多數人眼中就是一個奇葩般的存在,很富有,也很貧窮,同時也很搞笑,其實印度經濟有個關鍵的“七寸”,那它是什麼呢?尼赫魯未能解決,只能“含恨而終”!

印度經濟和大多數國家相似,都是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和服務業等等。印度雖然比較搞笑,但是不得不承認它是全球成長最快的一個新興經濟體,也是世界十大經濟體之一。在2016年的時候,印度經濟就成功趕超英國,GDP衡量已經成爲世界上第六大經濟體。在增長速度上幾乎每年的GDP以7.3%速度在穩步前進,成功超越中國成爲世界上主要經濟體中成長最迅速的經濟體。當世界人們知道“中國製造”的時候,印度經濟在悄悄遞增,但是這個國家的經濟依然有個致命的“七寸”存在!

都知道“打蛇當打七寸”,那印度經濟的“七寸”在哪裏呢?這個“七寸”就是限制印度經濟持續發展的短板,主要分爲兩大部分:第一,水資源的短缺;第二,人口太多,增長速度過快。衆所周知,水資源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之一,生活中、工業、農業等等發展都需要水資源的帶動,但是印度這個國家恰恰相反,水資源十分匱乏。這和印度所處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係,大部分地區都處於熱帶季風氣候,全境炎熱,印度的西邊就是塔爾沙漠,理所當然地屬於熱帶沙漠氣候,在這樣的地區有雨季存在嗎?當然,只不過十分稀少。印度氣候主要分爲三種——雨季、旱季、涼季。最多的年降水量也僅在2000毫米以上,這對一個國家發展來說明顯過於稀少!

其次,印度的人口衆多。中國曾經爲了防止老齡化現象在生育政策上約束減少,結果人口增長至14億;德國曾經爲了促進人口增長,用獎金的方式鼓勵生育;當然也有限制生育的,甚至是爲了國家經濟增長而控制生育。當然不管怎樣的決策都是根據一個國家的國情出發,但是印度卻不一樣,雖然經濟增長快,但是人口的增長也在拖經濟的後腿。印度的貧富差距十分明顯,富人很富,窮人窮得叮噹響,但是依然不妨礙生孩子。世界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因爲過多的人口經濟呈現停滯或者下降的狀況,但是印度在勞動力十分豐富的情況下,依舊不會限制人口的增長。

在印度“扒火車”的現象已經火遍全世界,雖然貧窮,但是他們的臉上依舊充滿笑容。這點可能和他們的信仰有很大的關係。但是經濟上出現的短板讓這位尼赫魯總理“絞盡腦汁”都未能解決,只能“含恨而終”!在“中間道路”的模式中,尼赫魯採取衆多當年蘇聯採用的經濟手段,將印度的工業領域分爲四大部分,每一領域都有自己的活動範圍。1950年,尼赫魯出任國家主席,上任的他便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可是一直到2014年,“五年計劃”依舊在實行,這在非社會主義國家中十分罕見!

尼赫魯還主張實行進口替代戰略,想用“進口替代”來發展自己獨立自主的能力,從而減少對他國的依賴。尼赫魯執政一共17年,一味地效仿蘇聯的經濟模式,由於人口衆多以及其他因素,可想而知,定會生出巨大的弊端。雖然在當時起到了顯而易見的成效,但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儘管尼赫魯竭盡全力地想讓自己的國家富強,但是忘卻了一點——國情。在他執政期間,工業化效果很不明顯,農業生產大大落後,日用品存在供不應求的狀態,物價極不穩定,使得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最終在1964年“含恨而終”,從尼赫魯上臺執政開始,他就應該意識到一點,確定政策需要了解國情,“東施效顰”不是一個好的想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