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秦朝快亡時五十萬大軍仍按兵不動,只因當年秦始皇下了一道死命令

秦朝快亡時五十萬大軍仍按兵不動,只因當年秦始皇下了一道死命令

秦朝得以掃滅六國一統天下,靠的是一支虎狼之師,戰國時期,列國聽到秦國的軍隊來了,都是聞風喪膽。

但爲什麼到了秦二世,十幾年之間就被起義軍擊垮了呢?就連章邯手裏所謂的“主力軍”都是一直由死囚組成的雜牌軍,讓人不禁好奇,秦軍的主力都到哪兒去了呢?

不少人肯定要說,三十萬精銳大軍是在蒙恬手中,由他在北方防禦匈奴。話是沒錯,不過這三十萬軍隊在蒙恬被賜死後便沒有了交代,據說有部分被大將王離帶去了鉅鹿對抗項羽的起義軍,然而真實情況畢竟無人知曉。

而南方其實還有五十萬的秦軍軍隊,而這支軍隊,卻在秦朝將要滅亡時都沒有動過,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野史記載,那支正規的秦軍共有50多萬人,被秦始皇派往南越大地,去那裏平定蠻夷,並且秦始皇命令,無論中原發生什麼事,都不準北上。

當時,雖然中原已經統一,但南越各地還沒平定,秦始皇如果不盡早收復百越,那麼,南越必將給王朝帶來隱患。然而,南越地處遙遠的嶺南,地廣人稀,若要統治南越無疑是開發新的大陸,就要建立行政機構。

於是,秦始皇就派了任囂、趙佗爲大將,統領一支五十萬的精銳秦軍進攻南粵,並在那裏建立了閩中、南海、桂林、象郡等行政機構。

爲了穩固秦軍在當地的管理,秦朝還鼓勵士兵們與當地人通婚,落地生根,並且下了死命令,無論中原發生什事,這支50萬的軍隊都不準北上。

爲什麼不準北上?

可能有兩個原因,其一是讓這支軍隊作爲開發嶺南的主力,紮根南越,穩定邊疆;其二是防止有人圖謀不軌,利用這支軍隊北上奪權篡位。

令秦始皇萬萬沒想到的是,秦朝只存續了15年,楚軍攻入咸陽,秦王子嬰投降後,中原便陷入劉邦與項羽的楚漢相爭的局面。而趙佗統領的這50萬大軍一直秉持“不論發生什麼事都不北上”的死命令,始終按兵不動,靜觀中原時局的變化。

當得知劉邦最後奪取天下,建立漢朝之後,趙佗就以五嶺爲界建立南越國,這支50萬秦軍從此之後融入嶺南人口,就成爲嶺南各族的祖先。並且一直和西漢王朝並立於世,直到漢武帝時期,南越國才被漢朝收復,南越國正式滅亡。

試想,假如沒有秦始皇那道死命令,這支50萬秦軍奉命北上救秦的話,天下最終屬誰,或許還真未可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