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針對城市基層治理體系不健全、治理機制運行不順暢、社會基層管控不精細、基層治理方式不現代、社會治理力量不充沛等癥結,通過實施書記領航等五項舉措,着力破解城市基層治理重點難點問題。

書記領航

破解城市管理體制不健全

撤鎮設街道破解城市管理瓶頸。彌勒市針對城市化進程中街道設置滯後、管理機構不健全等問題,通過書記領航成立街道籌建工作領導小組,穩妥推進中心城區鎮改街道,同步謀劃建立街道權力和責任清單,優化街道內設機構,將派出機構負責人的人事考覈建議權和徵得同意權、規劃參與權、綜合管理權、區域內事關羣衆利益重大決策和重大項目的建議權5項權力下放給街道和社區,以解決城市基層治理主導能力不足等難題。

擴能減負解鎖基層治理效能。彌勒市針對社區事務繁重、多方考覈壓力大、缺乏精力抓治理等問題,通過實施城市基層黨建“書記領航”項目,建立社區事務准入制度,制定社區工作事項名錄及清單,杜絕上級部門把自己職責內的工作轉嫁社區,清理規範上級職能部門在社區設立的工作機構9個、取消加掛的各種牌子67塊、精簡社區會議42場次、精簡社區工作臺賬14類,切實爲社區鬆綁解鎖,推動社區集中精力抓治理、抓服務。

4月9日,彌勒市委書記梁凌雲主持召開社區建設工作座談會。

產權改革解決外來人口落戶難題。彌勒市針對“村改居”社區“三資”富集,受利益分配影響排斥外來人口落戶問題,依託“書記領航”項目,通過全面實施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科學合理配置居民股權、認定股民資格、清產覈資、資產折股量化等,將資產交由專業的集體經濟組織運作,實現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居民變股民。集體經濟收益按股份分配,原著居民不再擔心新入籍人口與之分羹,解決了近萬人進城容易入籍難的困擾。

聯動指揮

破解治理機制運行不順暢

“四級聯動”開通基層治理“直通車”。彌勒市爲推動領導幹部深入基層、推動基層治理,通過成立城市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州、市、鄉鎮(街道)領導幹部掛鉤聯繫社區工作機制,做到每個城市社區都有一名市級領導和鄉鎮(街道)領導掛鉤聯繫,每位領導每年到社區實地調研指導2次以上,每個季度都召開一次黨建工作聯席會議研究解決城市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問題,幫助社區協調解決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難點堵點問題。

9月11日,彌勒市召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推進會,聽取“書記領航”項目推進情況。

部門聯動打通“九龍治水”壁壘。彌勒市爲避免城市基層治理調度指揮不統一、政出多門現象的發生,通過成立城市基層黨建聯盟,由市委書記牽總掛帥,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成員結合職責分工主動融入,通過定期召開城市基層黨建聯盟協商會議、現場辦公會、工作推進會等,有力撬動組織、宣傳、統戰、政法、公安、司法、民政、民宗、人社、國土、住建、農科、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共同發力、分工合作,實現聯合指揮、聯合作戰,確保基層社會治理政令統一。

吹哨互動連通基層治理“最後一公里”。彌勒市爲解決城市區域隔離、條塊分割,基層無權統籌調度等治理困難,通過組建14個社區“大黨委”,將全市114家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社會組織納入“大黨委”開展共駐共建,並賦予社區對駐區機關事業單位20%的考覈“指揮棒”,有效調動全市各領域黨組織、5800餘名黨員,深入基層一線開展疫情防控、環境衛生整治、平安社區建設等基層治理共建活動,推動各領域黨建融入城市基層黨建,實現資源共享、黨員共管、活動共抓、和諧共建。

建活機制

破解社會基層管控不精細

網格管理消除基層管控盲點。彌勒市爲破解橫向管理界限模糊、縱深管理到戶缺位等問題,通過構建鄉鎮(街道)、村(社區)、小組(小區)、片區(樓棟)、住戶“五級網格”管理體系,創新推行五級網格唯一編碼識別機制,並在網格內建立黨的組織,在全市13704個網格中配套組建1.5萬餘名網格員隊伍,建立黨組織、網格長(網格員)包區聯網掛戶工作機制,使每個區域、每條街、每棟樓、每個住戶都有相應的網格進行管理,實現組織管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三事分流”機制破除“政府獨唱”盲點。彌勒市爲破解矛盾上交多,政府、社會、居民之間權責不清,處置效率不高等問題,通過建立“三事分流”工作機制,將居民問題訴求按照大事、小事、私事進行收集分類分責處理:將政府管理事項和基本公共服務等公共領域的大事,交由政府職能部門負責辦理;將公共事項及公益服務等小事,交由基層黨組織與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等共同協商辦理;將居民個人家庭私事,交由基層黨組織引導居民羣衆自行解決、互助解決或通過物業等市場主體辦理解決,使“政府獨唱”變爲“羣衆合唱”。

福地社區與物業公司實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並建立三方協調運行機制。

協調運行消除小區治理難點。彌勒市爲破解小區治理中各方力量不協同、組織管控邊緣化的難題,按照“一小區一支部”的工作原則,全覆蓋組建小區黨支部,建立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三方協調運行機制,推動黨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物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通過每月定期召開1次黨建聯席會,研究解決小區治理難點賭點問題,不斷強化黨組織在小區治理、物業服務方面的領導核心作用,使黨的工作貫穿小區治理全過程。

智慧平臺

破解基層治理方式不現代

智慧黨建突破基層治理困境。彌勒市針對社區治理途徑單一、措施手段老舊、反應機制不靈活等問題,依託“互聯網+”技術,打造集“黨建地圖、城市黨建信息、市域社會治理、網格化管理、吹哨報到、志願服務、指揮調度、大數據應用”8大功能模塊爲一體的智慧黨建社會治理平臺,通過依託智慧黨建手機APP、無死角攝像頭、人臉識別門禁等媒介,對社區治理問題、社區突發事件等進行智慧化管理,形成“一屏知全域、一網管全局”的智慧社區治理模式。

數字平臺打破綜治維穩僵局。彌勒市針對基層組織報送治理信息渠道不便捷、上級職能部門聯合處置滯後等問題,通過建設全市智慧指揮中心,建立智慧聯動指揮平臺,打造數字彌勒信息系統,開發信息上報、巡查日誌、代辦任務、接單服務、聯動指揮五大功能模塊,發動28家市級職能部門、鄉鎮(街道)、社區各級組織普遍安裝使用數字彌勒手機APP,實時將社會治理問題、突發事件等上傳到指揮中心,由指揮中心委派到相關職能部門進行限時處理,發揮線下、線上陣地的疊加效應,推動社會基層治理數字化、信息化。

“紅色微信”衝破羣衆參與屏障。彌勒市針對羣衆訴求收集渠道單一、處置不及時等問題,通過建立“53522”快速反應機制,探索運用“紅色微信羣”實行接單服務,構建羣衆“點單”、黨組織“派單”、 職能部門“辦單”、羣衆“評單”的閉環型事件處置機制,推動羣衆訴求5分鐘內到達現場,小問題30分鐘內解決,大問題5個小時內解決,特殊複雜問題2天內形成解決方案、2天內給予答覆,實現線上接單、辦單累計260餘件,大幅提升了居民羣衆滿意度。

建強隊伍

破解社會治理力量不充沛

“紅色隊伍”補齊治理力量不足短板。彌勒市爲破解基層治理隊伍單一、力量不足的難題,通過組建五支“紅色隊伍”,把社區內從事不同行業、具有不同特點的黨員組織起來組建黨員隊伍,把轄區內青年志願者、婦女志願者等發動起來組建志願者隊伍,把居民區中責任心強、號召力強、影響力強和執行能力強的居民代表動員起來組建居民代表隊伍,把一批可靠性強、信任度高的進步人士拉攏起來組建安全員隊伍,把各職能部門機關年輕幹部派到社區掛職組建指導員隊伍,在爲基層治理注入強勁動力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各領域治理效能。

溫泉社區黨員志願者到社區報到服務。

志願服務填補基層自治能力不足空缺。彌勒市針對居民對社區歸屬感缺乏、居民在社區自治中缺位等問題,通過引入“熟人社區”管理理念,建立社區自治化管理工作模式,搭建社區居民互助站、公益站、聯絡站等自治平臺,組建社區居民志願服務隊,圍繞扶老攜幼、調解鄰里糾紛、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推動大家事大家管,構建小區居民互助互幫、互敬互愛、鄰里友好的局面。

市場管理彌補政府投入不足窘境。彌勒市針對社區環境衛生壓力大、社區管理難度大、社區工作者嚴重不足、管理成效不明顯等問題,社區採取市場化運作手段,引入競爭機制和監督機制,由社區黨組織、業主委員會共同審覈把關,採取招投標的形式,擇優選用信譽好、組織能力強、出價合理的物業公司或其他市場經營主體,對社區範圍內小區、街道、廣場等領域進行管理,同時建立市場化運作監督考覈工作機制,對企業日常管理情況進行檢查監督,使社區居民生活更有品質。

稿件素材由彌勒市委組織部提供

■記者:郭文治 鄭新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