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古以來簡稱“閩”,我們看這個“閩”字的結構很有意思,門中有蟲,那你們知不知道,“閩”裏的蟲到底是什麼蟲呢,你先來猜一猜?福建爲什麼簡稱“閩”,如果你去搜索這個問題,可能會有人告訴你是由“閩江”而得名,但這個因果關係其實是反過來了,關於“閩”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恐怕是閩江因當地的簡稱而得名纔對。

《說文解字》中解釋“閩”這個字時說:“閩,東南越,蛇種。”就是說閩人認爲蛇是自己的祖先,那你是不是想起我的問題,門中有蟲,是什麼蟲?正是蛇。有文字研究學者認爲這個門裏的蟲,原本是個“虺”字,虺在古代就是一種蛇類,有“虺五百年化爲蛟,蛟千年化爲龍”的說法。那爲什麼是蛇呢?我國東南沿海,炎熱潮溼多瘴氣,蛇蟲鼠蟻很多,而且南方很多蛇有毒性,那時候人們也缺乏合適的處理手段,於是用圖騰崇拜的方式來處理,讓成爲圖騰的蛇來保護自己。

《周禮》中記載說秦朝以前有許多部落,其中現在福建一代有七個以蛇爲圖騰的部落,就被稱爲“七閩”。後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的後代慘遭滅國,倖存的族民通過航海進入閩地,與七閩的土著們漸漸融合,形成了後來的閩越族,大致上就是福建的雛形。可能有福建的朋友就會說了,他們常用的福建別稱其實是“八閩”,怎麼少了一閩呢?

八閩啊要到後來宋朝時纔開始應用,因爲從宋朝到明清期間,福建一代大部分時間保持着八府的建制,因此被稱爲“八閩”,直到現在還是福建的別稱之一。而清朝時加上了臺灣府,於是成爲“九閩”,這也是臺灣省自古屬於我國的一個力證。直到現在,福建當地還有一些地方保留着對蛇崇拜的傳統,比如七月初七南平縣就會過蛇王節,傳說有一條蛇王爺曾經來到這裏,口吐焰火,驅逐了當地的瘟疫,因此人們每到六七月份會進行捕蛇、請蛇王爺坐轎出巡、以及放生等活動。因此我覺得啊,閩字的門中有蟲正是蛇這個說法還是比較可靠的,好了,我們關於福建簡稱的話題就聊到這裏了,不知道你家鄉的簡稱又有什麼特別的講究嗎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