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估摸影響了一代人,狗子我在看這本電影時恰好念小學5年級,我變成個軍棍估計也是因爲這本電影。我想用任何華麗的辭藻去形容這部史詩級的戰爭片都不爲過,但同樣的,也正因爲這部好萊塢鉅製的輸出,逐漸讓全世界不少人開始瞎粉美帝。所以說,文化輸出在這年代太重要了。

話說回來,我是來盤武器的,所以進入正題。

1、步槍篇

諾曼底登陸在1944年6月,當時美國陸軍早已全員換裝了M1加蘭德,所以影片中出現最多的也是這槍。算是最早被全面列裝的半自動步槍,沒有之一,彈出空彈夾時標誌性的“叮”一聲讓它尤其有識別度。

據說影片用了500支發射空包彈的真加蘭德,還有1500支輕型的模型仿製品,下圖這支就是,可以從粗製濫造的表面上看得出來,機匣裏頭沒有擊發組件。很有意思的是,這種電影道具居然也能被炒到595歐元。

加蘭德的相關內容我寫過多次,在這裏就不多贅述。

傑克遜手上這支是春田M1903A4,屬於春田狙擊型

如果說M1903A3和A1的主要區別是將缺口式照門換成了在機匣後方的覘孔照門,那麼A4和A3的主要區別也是取消機械瞄具,並在機匣上上加裝了瞄具導軌,下圖中用的是2.75倍,上圖中傑克遜用的是8倍瞄具。

順便扯一嘴,傑克遜是左撇子,它拉栓應該很不舒服。還有M1903算是Gew98毛瑟步槍的山寨款,一戰前,毛瑟公司還起訴過春田。

Kar 98K會有人不知道嗎?會不知道嗎?這把槍不用解釋吧?

塔樓的德軍狙擊手用的是98K ZF,這是一種在出廠精度較好的98K,然後廠家給他加上瞄準鏡座,早先採用1.5倍瞄具,但劇中採用的是4倍放大的ZF42瞄具。

不過不管是M1903A4也好,Kar 98K ZF也好,他們的精度都不能和戰後專業生產的狙相比,而且當時也沒有專用的狙擊彈,因此精度只能說比一般步槍稍好。

下圖中的霍瓦斯拿的是M1卡賓,美軍本身設計這種威力較弱的輕型半自動卡賓槍主要是爲了替代手槍發給軍官、技術兵、武器操作手、司機等用於自衛。霍瓦斯在劇中是遊騎兵排部的技術軍士,按遊騎兵編制來說持M1卡賓是正確的(也可能持M1湯姆遜)

另外我們還能看到101傘降師的牲口用的M1卡賓是摺疊託的版本M1A1,這批槍一般發給傘兵連排一級的大哥和二把手,喫瓜步兵裏頭機槍手、迫擊炮手以及彈藥手一般也會帶M1A1卡賓。

BAR——勃朗寧自動步槍在二戰時被美軍當做輕機槍使用,我們也一般將其理解成輕機槍,但這貨在1918年設計出來的時候本身是爲了提供一種行進中的火力壓制,所以和輕機槍理念有些不一樣,我就把他丟到步槍裏。

BAR在二戰時已經很過時了,20發彈容偏小不說,還是下置供彈,這就不方便副射手換彈(同樣的,ZB26輕機槍雖然也是20發,但上置彈匣方便讓副射手換彈,因此火力持續性還可以)。

而且BAR槍管很容易發燙,也不能快換,作爲班組自動火力而言有點弱。還好美軍是標配了半自動步槍,不然步兵班一級真的火力不夠看。

2,機槍篇

美軍正兒八經的機槍是M1919A4,就是下圖這倒黴孩子肩上扛的。注意這個人袖標是藍白太極,代表他是諾曼底登陸的主力——美軍29步兵師。

這種機槍是M1917水冷型重機槍的輕量化風冷版,裸槍14公斤,加個6公斤多的三腳架怎麼也不能當輕機槍使,因此常規陸軍步兵是將它丟在連級下轄的武器排,算是個連排級機槍,但相對精銳的遊騎兵和傘兵是將它丟到步兵班裏用,因爲BAR實在是不頂事兒。

劇中可以看到M1919A4彈鏈上用的空包彈

噠噠噠的MG42大家都認識,但我想說的是,1200發/分的射速並不一定是好事兒。因爲輕機槍形態下,這麼高的射速會讓槍產生較大的位移,散佈面也很大,因此MG42的精度一直不咋地。德國人的思路可能是短時間內儘可能的打出一個大散佈彈幕,用類似霰彈槍的思路去覆蓋打擊面。

戰後的通用機槍都拋棄了這種極高射速,老老實實的將射速控制在500-800之間。

由於MG42換管子需要側開,因此不適合用在車輛上,因此德軍坦克機槍都是MG34,不過劇中這臺虎只有5對負重輪,是T34改的...

3、衝鋒槍

影片中記得只出現了湯姆遜和MP40

湯姆遜不知道是M1還是M1A1型,因爲這兩的區別主要在擊針上,外觀難以區分。按照1944年來看是M1A1概率大。此時湯姆遜的成本已經下降很多,只需要45美元,但依舊是比M3黃油槍這種十幾塊的東西貴不少。這主要是因爲湯姆遜的銑削機匣很難用衝壓件替代,而且木頭材料也費工。

美軍的湯姆遜並不是個班組標準裝備,而是一般會在連部配6支,看情況下發。

德軍的MP40在劇中醬油味十足,這把槍在德軍中一般發給指揮部以及步兵班的班長班副(1944年編制),而一些重武器操作手通常只配手槍,因爲德軍並沒有一種類似於M1卡賓槍的東西。

但作爲一款摺疊託+衝壓件的衝鋒槍,MP40確實是打開了一個衝鋒槍的新時代。

4、手槍

劇中德軍手槍露面很少,就這個霍瓦斯巧遇德棍,然後兩人步槍雙雙卡彈(或者沒彈),接下來胡丟頭盔之後就是M1911 vs P38手槍對射。

霍瓦斯作爲排部的技術軍士,配1911手槍正常,而且美軍M1911自購率也很高。而劇中這個黨衛軍我看不清他的臂章,不知道是啥軍階,但它衣服上掛着MP40的彈匣,應該也是軍士級別,所以裝備P38手槍也可以理解。

很顯然,在近距離交戰中,1911的.45ACP停止作用遠大於9mm,所以德棍掛了,霍瓦斯還能捂着腰子拉着厄本跑路。

瘋狗:你說的沒錯,因爲天上那架P51看起來沒有掛火箭彈/航彈

5、爆炸類

德軍的M24柄型高爆手雷和美軍的MK2破片手雷延遲時間都在4.5秒左右,不過區別在於M24的戰鬥部外邊沒破片套,就一馬口鐵皮子,但裝藥多,以炸蒙爲主,炸死爲輔,屬於控場武器。

M2破片雷雖然裝藥小,但碎片飛起來六親不認,不建議在空曠地使用,丟出去自己得立馬隱蔽,否則不長眼的破片飛個3-40米外還是能幹掉自己,屬於輸出類武器。

美軍在丟雷之前不是經常喊:Frag out麼?這個Frag就是破片的意思,這句話是提醒隊友要隱蔽,而Fire in the hole一般不會是破片雷,只是說要爆炸。

在搶灘登陸時,遊騎兵用M1加蘭德配套的M7槍榴彈發射器發射一枚M9A1榴彈,這種榴彈是聚能裝藥,可以用於反坦克。

搶灘登陸時的M1火焰噴射器,這倒黴孩子被打爆了罐子之後燒了起來。不過現實中,火焰噴射器的儲料罐被子彈射穿不會爆,即便是穿甲燃燒彈擊穿也很難着,但如果被擊中中間那個高壓儲氣罐倒是會炸,但不會起火。

霍金斯地雷,或者叫霍金斯手雷是一種高爆炸藥,他上頭有個壓板,在重物壓過的時候裏頭的酸液會破裂,然後引爆炸藥。也可以通過電雷管以及導火線引爆,屬於多用途炸藥,電影裏頭他們是用電雷管引爆。

襪子黏彈這玩意不確定是個啥,可能只是裏頭放了一坨TNT,然後用導線+雷管引爆。襪子+黑乎乎的油只是爲了吸附在坦克上。(英國表示:騙子,我們的黏彈根本不好使)

至於把迫擊炮當手雷用這個我自己也存疑,據說是美軍在1943年的意大利戰役中。有一名叫查爾斯·凱里的軍士曾經這麼幹過,而且這人還獲得過榮譽勳章,我得研究一下迫擊炮彈的保險和擊發構造才能給出一個確定的判斷,這個放到下一期單獨聊。

另外就是劇中出現過的兩個筒子,德軍的是坦克獵手RPzB54,美軍的是巴祖卡M1A1

咱們可以看到坦克獵手有個擋板,這是因爲它發射後兩米內,火箭發動機都會持續噴焰,因此容易灼燒射手,所以得有擋板。巴祖卡的話理論上說它在膛內就已經加速完成,但其實發射之後還是有一定尾焰,但本身巴祖卡就比坦克獵手口徑小裝藥少,所以燒灼情況不嚴重,因此沒有擋板。

好了,終於盤完了,我尋思下次做這種武器特別多的電影得分個兩期,不然我這種懶漢還真的不願意一次性碼三千多字...

最後Flak38鎮樓,你別說蛤,這玩意德軍生產了超多,有14萬4千門,德軍這是把他當重機槍來使的(相比美國的M2重機槍,飛機用、艦艇用、陸軍也用,這就才產了30萬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