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中国历史上,爵位不同于官职,官职是属于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也是政治体制下的必需品,是维持着国家机器运行的必备工具,不管在职官员权限有多大,但告老还乡时都需要把官职权利交还给国家。而爵位则不同,爵位不仅可以世袭,而且根据惯例,还要赐予相应的封地和食邑。也就意味着要从国家政权上分走一部分权利,所以皇帝对于爵位来说,一般是比较吝啬的。

王爵只比皇帝低一级,基本上都是皇族子弟的专利,历代极少出现异姓封王。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分封异姓王的皇帝,他一共分封了齐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后换成卢绾)、长沙王吴芮、韩王信等八个人为异姓王。但刘邦发现这些国中之国有可能会威胁中央政权,很快反悔,先后除掉了七个,换成自家刘姓子弟。并册立法律明文禁止异性封王(非刘姓封王者,天下共击之)。这样更增加了异性封王的难度。

在中国古代,皇帝视国家为个人私产,家天下观念深入骨髓,异性封王则意味着要和外人共享家产。这是皇帝最不愿意看到的。虽然有时候迫于形势而册封了异姓王,但作为皇帝会本能的打击异姓王,以稍弱异姓王的权利,维护和加强自己的统治。

清朝生前封异姓王的有12人,就是我们熟悉的三藩和孙可望家族。这些王都是建国初年招安后因为政治因素而封的,最终成了满清统治者的眼中钉,没有一个得以善终。

而年羹尧为进士翰林出身,办事能力极强,亦是雍正上台的从龙之臣,在任四川巡抚时,就已经向还是亲王的雍正表过忠心,雍正上台后,年羹尧手握重权,雍正二年,荣立青海大功,君臣之间,无猜无疑,如雍正所谓“千古君臣知遇榜样”。但到雍正三年十二月, 年羹尧就被削官夺爵,定大罪九十二条,赐自尽。当时雍正朱批:“大凡才不可恃,年羹尧乃一榜样,终罹杀身之祸”。

年羹尧主要是犯下以下几条过错

立功以后狂妄自大,不守为臣之道。平定西北边事之后,虽然功劳权势显赫,但和三藩相比还是差距明显,但年羹尧架子比当时吴三桂大的多,他和同级官员督抚的信函都用的是令御。进京陛见时,都统范时捷、直隶总督李维钧都是跪着迎接。连吃饭都自称是用膳。在封建社会,如果不能谋反,这就是取死之道。更何况年羹尧还是汉人。

贪污腐化,结党营私。年羹尧常以军功保举官员,其仆人桑成鼎以军功求职,先任西安知府,后任直隶道员。年羹尧保举其他官员时,大多是营私纳贿。而这些人被年羹尧提拔之后,仕途生涯和年氏休戚相关,荣辱与共。逐渐形成了以年羹尧为中心的权力集团。而雍正登基后严禁党争,对这种事情越发痛恨。

年羹尧视朝廷如无物,经常与其他重臣发生冲突。并以“军前效力和学习理事”为理由,扣留了许多中央或外省官员的子弟在其军队中,名为效力,实为人质。

满清是皇权最集中的朝代,而年羹尧权重而不自谨,尤其是不守臣节,使雍正的皇权受到了挑战。而雍正通过处理年羹尧,则可以进一步加强他的皇帝权威。可以有效的给地方督抚的分权擅权的行为敲响警钟,所以处死典型年羹尧是非常必要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