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投入150余亿元,建设30家高水平医院和广州呼吸、肾脏、肿瘤三大中心。

“广东省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强高水平医院建设,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进一步增加。”2020年12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下简称“国家卫健委”)举办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以下简称“广东卫健委”)主任段宇飞指出。

“十三五”以来,广东省坚持以健康广东建设为引领,抓党建、强基层、建高地、促医改、保健康。一张蓝图绘到底,“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基本形成。

段宇飞进一步介绍了具体措施。他指出,广东投入150余亿元,建设30家高水平医院和广州呼吸、肾脏、肿瘤三大中心。委省共建“1+1+6”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施市级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和三级公立医院激励方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儿童医疗中心落户广东。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广东省获A以上等级医院28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同时,培育了100名医学领军人才、1000名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建设了100个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

另外,广东省先后启动实施“强基创优三年行动”和“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攻坚行动”,统筹财政投入600多亿元,“软硬兼施”提升基层服务水平。

段宇飞透露,硬件方面,全省改造建设189家县级医院、规范化建设10000间村卫生站、将人口大县的47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为县级医院,县域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软件方面,全面推行“一类财政供给、二类绩效管理”,落实“两个允许”,打破绩效工资“天花板”;实施三甲公立医院“组团式”帮扶,实现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县域全覆盖,分级诊疗秩序基本形成。2019年全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绩效考核,广东省总分第一。

同时,主管部门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三医联动,深化医改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段宇飞补充,广东连续五年均有一项改革被评为全国医改“年度十大创新举措”,广州花都“村稳”改革、深圳罗湖医院集团、港大深圳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阳西县域医共体建设等多项改革全国推广。

广东省阳江市委常委阳西县委书记孙波在会上表示,阳西县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努力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在整合资源方面,运营管理“一盘棋”。

该县组建阳西总医院,将全县的县级公立医院、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全部整合起来,一体化打造紧密型医共体。实行行政、人员、质量、药械、财务、信息、后勤、医保“八统一”管理。原本分散在全县各地的医疗资源“变成一家人”“拧成一股绳”,人财物统筹安排,合理分配,使得成本降低、服务增效,公立医院药占比较改革前下降23.3个百分点。

广东省深圳市还着力拓展跨境医疗服务。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主任罗乐宣在会上介绍,2012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作为首家香港设在深圳的医院正式运行,这是一家公立综合医院,目前已经运营了近八年,获得了内地三甲医院的评审,也获得了国际认证。并且,自2015年起,香港“长者医疗券”能在该医院使用,也就是香港一些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可以在深圳完成。

2020年11月份,该院又配合香港医管局,对在粤港澳大湾区的3.8万香港居民开展医疗服务。香港的医保能够在这里使用,而且是特定慢性病人群。这是跨境服务的一个新突破。

罗乐宣补充,接下来深圳市在跨境医疗服务衔接方面,重点在两大方面推动工作。首先是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和国际对接的医学人才的培养。其中,包括全科、专科医生的培养,深圳和香港专科医学院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目前,已送出10多位医师培训。另外,建立和国际接轨的国际医院评审认证制度。

该会议为“巡礼十三五·迈向全民健康这五年”专题系列,由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主持;广东省疾控中心主任邓惠鸿出席发布会。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