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醫刮痧需講究,用好者良藥,不懂者傷身

在中國流傳數千年的刮痧技術作爲綠色療法的一種,受到人們的熱捧。刮痧操作簡單,不僅可以預防保健、美容美體,更能治療疾病,對一些常見的疾病如感冒、腹痛、筋骨痛等,有着立竿見影的效果。很多家庭都備有刮痧板,街邊的美容院、按摩館也把刮痧作爲招攬顧客的有力“武器”,許多醫院也開展了痧療項目。但是,痧療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痧療後能洗澡嗎?

很多人刮痧後覺得背上油膩膩的,很不舒服,就想洗個澡,但是刮痧之後能馬上洗澡嗎?隔多久纔可以洗呢?衆所周知,皮膚毛孔相當於人體的大門,刮痧時,皮膚局部汗孔開泄,相當於打開了人體的大門,這便於使毒邪排出體外,但痧療後立刻洗澡易使身體遭受風寒之邪,邪風會通過開泄的毛孔直接進入身體。所以,刮痧後不宜馬上洗澡,須待皮膚毛孔閉合、完全恢復後方可,具體間隔時間要根據痧象及受術者的體質來辨證分析。

輕度痧象

痧象較輕,抵抗力較好的,由於其刮痧程度較輕,痧象、罐印減退較快,如果自身免疫力也夠強,可以在刮痧2小時後洗浴。

中度痧象

受術者抵抗力一般的,若中度出痧,由於皮膚表面出現了些許痧斑,建議在痧療4小時後,等體表大部分痧象消退後再洗浴。

重度痧象

重度出痧或身體抵抗力較差的,應儘量避免治療當天洗浴。一般臨牀上不建議採用重度刮痧療法,若確有必要,或採用刺絡放血,則應在刮痧當天或放血前做好皮膚清潔消毒的工作。治療結束後,當天不宜洗浴。對於一些年老體弱或抵抗力較差的受術者,在接受痧療後,也應在第二天洗浴,當天可以用熱毛巾擦拭皮膚。

禁忌症

患有出血傾向性疾病者,如血小板減少、過敏性紫癜、白血病等,不宜選擇刮痧療法。危重病人、各種急性傳染性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心腦血管病急性期、各種急腹症者應慎用刮痧療法。新發生的骨折部位不宜刮痧,須待骨折癒合後,方可在患部周邊用痧療補法;外科手術疤痕處在兩個月以後方可接受局部刮痧療法。惡性腫瘤部位禁止刮痧;惡性腫瘤手術後所形成的皮膚疤痕局部應慎用刮痧療法。若患有傳染性皮膚病、皮膚出現不明原因的包塊等,不宜直接在病竈部位刮痧。年老體弱者、空腹、女性面部禁用瀉法大面積刮拭。

對痧療恐懼或過敏者,禁用本法。孕婦、婦女經期禁止刮拭下腹部及三陰交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等,且在其他部位刮拭時手法宜輕,可採用補法。

一般不建議重度出痧

由於痧療操作簡便,效果明顯,許多人對其十分熱衷,同時認爲,出痧越重,毒邪排出越多,對身體就越好,其實不然。採用較重手法,形成重度痧象,不僅受術者可能體驗不好,而且容易損傷皮膚,嚴重者甚至會形成醫療事故,如急性腎衰竭等,所以一般不建議暴力刮拭,重度出痧。對大多數人而言,應以輕中度出痧爲度(輕度者表現爲皮膚潮紅,感覺背部微微發熱;中度者則皮膚表面出現少許痧斑)。因體質原因,不易出痧者,則建議輕度出痧。

避風寒飲溫水

刮痧後應該飲用溫水一杯(約200毫升)。刮痧過程中,汗水排泄,邪氣外排,會消耗體內部分津液,所以在刮痧後需飲用溫水。如此不僅可以補充消耗的津液,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注意避風寒和保暖。刮痧應當選擇在溫暖的室內進行,避免受風寒。在夏季,即使高溫時也不可在電扇處或有對流風處刮痧,如此不但影響刮痧療效,還會因感受風寒而引發新的疾病。

刮痧期間,飲食一定要清淡,避免過多食用油膩厚重的食物,還要有針對性地調理臟腑營養。刮痧後,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