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

彼得是耶穌的12門徒之首,原名叫西滿,跟隨耶穌後被稱爲聖彼得。耶穌曾將通向天堂的金鑰匙交給他,耶穌昇天後,聖彼得以耶穌繼承人的身份傳道。

公元64年,聖彼得傳教到羅馬時,被當時的羅馬皇帝尼祿殺害。聖彼得被釘在十字架上時頭朝下,因爲他認爲自己不配和耶穌以同樣的方式殉道。

因其對基督教堂的成立影響重大,聖彼得殉教後被後人尊爲首任教皇,之後的天主教皇都被認作爲他的繼承人。

在他殉道近300年後,一座簡易的聖彼得教堂在此建立。

經過120年的重建,擁有了令人窒息的華麗

1503年,羅馬教皇尤利二世決定重建聖彼得大教堂,先後由意大利最優秀的建築師主持設計施工,包括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等。經過120年的重建,大教堂於1626年正式宣告落成。

聖彼得大教堂成爲了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最多可容納近6萬人同時祈禱。

聖彼得大教堂的大穹頂採用的是雙重結構,外暗內明,接任此項工作時米開朗基羅已71歲高齡。雖然驚歎於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但米開朗基羅並沒有對它進行簡單地模仿,而是建造了另一個偉大的藍色大穹頂。

高大挺拔的石柱、巨大的拱形殿頂、繪製着巨幅圖案的牆壁、栩栩如生且尺寸巨大的雕塑、精美絕倫的浮雕、彩色大理石鋪就的光滑地面,聖彼得大教堂的華麗程度無法用語言描述。

那是一種令人窒息的華麗,置身其中,你會感覺到自己十分渺小,這也許正是歷代教皇想要得到的效果。教堂三寶

1、《聖母憐子》

這座雕塑是天才雕塑家米開朗基羅的成名作,是他23歲時創作的,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簽名作品。

這幅作品高2.15米,寬1.68米,重3050公斤,表現的是聖母低垂着眼睛,看着躺在自己雙腿上已經去世的耶穌,傷心欲絕。

整幅作品,無論是人體的肌肉、神態,還是衣服的褶皺、紋理,都栩栩如生,表明了米開朗基羅在雕刻藝術上已達到無人能及的高度。

當時的米開朗基羅,也許是因爲年輕氣盛,也許是因爲缺乏自信,在聖母的衣帶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可他事後卻對此非常後悔,此後,他的作品再無簽名。

2、青銅華蓋

聖彼得大教堂的圓形拱頂下面就是著名的青銅華蓋,一個華麗、巨大的祭壇,由貝尼尼設計。

青銅華蓋由4根粗大的螺旋形銅柱支撐,足足有5層樓高,下面則是祭壇和聖彼得的墳墓。每逢特定日期,教皇就在這座祭壇上,面對東昇的旭日,當着朝聖者舉行彌撒。

3、聖彼得寶座

在主祭壇的後方,有一個金光閃閃的存在,那就是聖彼得寶座,也是大教堂的三寶之一。

這個寶座的橡木座椅中鑲嵌了一塊刺槐木,人們認爲這塊刺槐木很可能是聖彼得傳教時坐過的。

這個寶座也是由貝尼尼一手打造,他用鍍金的青銅包在了老木椅外,椅背的上方是兩位小天使舉着開啓天國的金鑰匙和教皇的三重冕。

在寶座的後上方,貝尼尼用12塊波西米亞彩色玻璃和黃金,打造出了在金光中展翅飛翔的聖靈鴿子,看上去猶如打開的天堂之門。

主祭壇的青銅華蓋和聖彼得寶座各用去了貝尼尼9年的時間,他給羅馬帶來的影響無人能及,人們稱他爲“重塑羅馬的建築師”。重塑羅馬的天才建築師:貝尼尼

除了打造了聖彼得大教堂“三寶”中的“兩寶”之外,大教堂正前的露天廣場聖彼得廣場,亦由貝尼尼主持設計施工。

聖彼得廣場長340米、寬240米,可容納30萬人。

廣場中間聳立着一座41米高的方尖碑,在這裏曾有無數的聖徒殉難。方尖碑的兩邊各有一座美麗的噴泉。

廣場兩邊是成弧形組成的巨大廊柱,從高處看,猶如教皇伸出的兩隻手,將信徒們擁入自己的懷抱。廊柱的上方塑有美輪美奐的雕像,共165尊。

貝尼尼,用自己的才華在羅馬留下了數不盡的雕塑作品。

教皇一代接一代更替,貝尼尼卻用藝術在此永生。

貝尼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