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一座城市生命力的認知,往往是從城市文化開始的,健康向上的城市文化,是一個城市得以持續發展的內在基礎。而在某種程度上,有什麼樣的城市閱讀,就會有什麼樣的城市文化形態。

40年華麗蛻變的活力之城深圳,一開始在城市文化中就選擇了以讀書爲路徑。

它以開放和包容的姿態,接納了懷着各種理想和追求的年輕人,與年輕市民共成長;它用讀書的方式,將來自天南海北各族各地的文化與歷史匯聚、融合,形成了自己的閱讀基因;它率先喊出了“讓城市因熱愛讀書而受人尊重”的口號,用實際行動衝破了人們對其“文化荒漠”印象的枷鎖,真正實現了通過讀書改變一座城。

同樣曾被冠以“文化荒漠”之名的城市,還有位於黃海之濱的青島。從偏遠漁村到國際都市,從不被認可到用實際行動證明,與深圳發展路徑相似的青島,也迫切需要打造一座“閱讀之城”,讓城市因熱愛讀書而受人尊重。

“深圳是一個擁有大量年輕人的年輕城市,深圳市民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深圳市對於市民提供了優秀的閱讀基礎設施,培育了城市閱讀的習慣與文化。” 這種用閱讀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做法,給了青島市第四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臨時黨支部成員,青島西海岸發展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汪舵很多啓發。“一個愛閱讀的城市,就是一個高度文明的城市和一個有文化氣息的城市。”汪舵如是說。

深圳:讓城市因熱愛讀書而受人尊重

蘇軾在詩中寫道:“腹有詩書氣自華”,對人而言如此,對一座城市來說亦然。

深圳,在許多人的想象中,年輕,浮躁,步履匆匆。但當我們真正走在深圳的街頭,隨處可見的是街區書屋和特色書店,圖書館裏座無虛席,週末的書城人頭湧動,整個城市瀰漫着濃郁的讀書氛圍。

全國人民第一次領教深圳對閱讀的狂熱,是在1996年11月8日,恰逢第七屆“全國書市”(2007年之後改名“圖書交易博覽會”)在深圳召開,也是這一天,深圳才擁有了首家書城——羅湖書城。

那時的深圳人或許並沒有想到,20多年後這裏已書香瀰漫全城,但站在今天以“讓城市因熱愛讀書而受人尊重”爲追求的深圳,我們再回首那場盛事,一切都顯得有跡可循。

1996年書市首日,來到深圳書城參觀購書的市民便達到了10萬人次,出於市民安全考慮而設置的門票,一度從5元一張被炒到了80元。10天的書市結束後,深圳書城實現了銷售額2177萬元,一舉創造了購書量最多、訂貨金額最大等多項紀錄。

深圳人展現出的讀書熱情和求知渴望,引發了社會的深深思索,而政府的積極回應,帶動了衆多公共文化設施如同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這也爲如今深圳形成由政府、圖書館、民間機構各方共同參與、合力推進的發展模式,全民參與、全民受益的局面奠定了基礎。

顯然,在深圳通向閱讀之城的道路上,1996年的全國書市成爲了一個關鍵的轉折點。當2018年書博會再次回到深圳,規模與22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語:1萬平米的展銷大廳換到了5萬平方米的主會場,169個訂貨攤位增加到2352個展位,圖書種類從10多萬種變爲20多萬種……

閱讀如此深入地融入深圳市民的生活,離不開政府部門對推動全民閱讀的悉心規劃和傾力推動。2003年,深圳市“圖書館之城”建設正式啓動,2004年納入深圳市委、市政府實施的“文化立市”戰略框架。

及至2019年底,深圳擁有7座一萬平方米以上的超級書城,673家公共圖書館,700多家實體書店,更有286個各類自助圖書館,共同形成了覆蓋全市所有街區的公共圖書館網絡體系。這一年,深圳市公共圖書館進館讀者3535.51萬人次,同比增長19.69%;借還文獻量2757.67萬冊次,同比增長14.40%;已連續28年保持人均購書量全國第一。

深圳寶安圖書館

在深圳40年發展的歷程中,還有一個保持20多年的記錄不得不提,那就是——深圳讀書月。始於2000年的深圳讀書月,已成功舉辦了21屆,是國內參與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爲廣泛的讀書文化節慶,已成爲深圳的十大名片之一。

這是屬於一座城的狂歡。21年來,每年11月日積月累的文化活動,逐漸形成了一種心理和文化積澱。截止目前,深圳讀書月已累積開展閱讀文化活動8800餘場,捐贈愛心圖書近2700萬碼洋,吸引超過1.6億人次參與其中。

這座年輕的“移民城市”,正以讀書月爲旗幟推動全民閱讀靜水深流,引領城市文化走出了一條書香馥郁的先行路,城市書香彌散,深圳人在快節奏生活中找到了心靈的憩息之所,深圳亦日漸成爲一座因熱愛讀書而受人尊重的城市。

直面深圳的“文化自覺”

青島應該學到什麼?

深圳是座年輕的城市,40年完成了從建市到被授予先行示範區的轉變。40年來,深圳先後被納入經濟特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自由貿易區、粵港澳大灣區等改革特區和政策優惠區的行列,真正實現了由一座落後的邊陲小鎮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歷史性跨越。

在將自己塑造成國際化大都市的同時,深圳也成爲了名副其實的“閱讀之城”:從1989年到2019年,深圳人均購書量連續位居全國第一;人均年閱讀紙質圖書7.23本、電子圖書11.21本,在閱讀時長、閱讀量、數字化閱讀等指標上都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因爲在閱讀推廣領域所取得的成績,深圳被聯合國教課文組織授予全球唯一“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

城市推崇閱讀,閱讀改變城市。

“一個書香充溢的城市必定是一個美麗的城市,深圳帶給我的感受就是這樣一個城市。”深圳街頭隨處可見的閱讀場景,讓青島市第四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隊員,青島市市南區委教工委委員、區教育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莉感觸頗深。

“無閱讀,不教育。”在孫莉看來,書香校園作爲書香社會的基礎,其全面創建亦十分重要。“一所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我們正從促進教師德正厚學、啓智修身,引導學生愛上閱讀、啓蒙養正,推動家長閱讀傳家、啓迪人生等方面加大力度,攜手努力創建“書香校園”,爲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讓書香充溢的校園成爲師生的精神家園。”

2020年11月5日,深圳市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佈《深圳藍皮書:深圳文化發展報告(2020)》。報告中提到,“一區一書城、一街道一書吧”戰略被寫入《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及《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作爲深圳市重點工作加以推進,同時深圳將書城書吧建設列爲重大民生工程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全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公共閱讀空間,從滿足閱讀權利開始,逐步實現市民文化權利。

在深圳,閱讀不僅是衆多市民的個人樂趣、生活方式,亦是一座城市高貴的堅持、執着的堅守。可以說,以“圖書館之城”爲目標的深圳,正通過切實的政府作爲和數以千計大小不一的讀書活動,締造着一座城市的人文尊嚴。

正如汪舵所說的那樣,閱讀不僅可以促進年輕城市的創意與理論的啓發、引發城市主要人羣和決策參與者的思考,同時也能帶動城市的文化產業協調發展,其不同形式的演變,亦爲城市加入了高科技的應用場景,正推動城市治理不斷發展。

當深圳立體化、體驗式的讀書文化日漸走向全國,奔馳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青島,顯然也應當從深圳的“文化自覺”中有多感悟,有所行動,有所實踐。

從這之中,青島應該學到什麼?青島市第四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隊員,青島出版集團時尚生活中心副總編輯田磊從四個方面給出了建議。

首先是加強頂層設計,加快推進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落地實施,一如青島市政府2018年發佈的《關於在新舊動能轉換中推動青島文化創意產業跨越式發展的若干意見》;其次是重視培養創新創意人才,進一步提升青島文化創造力,例如與市內大學院校合作設置相關的文創專業、制定文創人才政策等;此外,還要大力推進文化創意園區建設,突出青島作爲帆船之都、啤酒之城、電影之都、音樂之島、品牌之都的文創優勢,形成產業聚集效應;最後,借鑑深圳“文化+”模式,積極推動青島文化產業融合發展,講好青島故事亦是一種有效途徑。

不得不說的是,深圳的閱讀推廣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成爲全國的標杆,更深層次的原因或許在於:這座城市發力閱讀推廣,不僅是對市民文化需求的回應,同時還是對城市自身價值和轉型發展方向的一種選擇。

而這一點,也是青島學習深圳全民閱讀推廣、打造“閱讀之城”的最根本所在。

打造“閱讀之城”,青島早有準備

作爲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青島至今保留着康有爲、沈從文、老舍等名人故居。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薰陶、100年的現代文明洗禮爲這座城市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也使其形成了強大的文化基因和濃厚的閱讀氛圍。

而這座城市對“閱讀之城”的探索,早已開始。

2005年8月18日,青島首屆圖書文化節開幕,在歷時一個月的時間裏,圍繞知書、讀書、愛書、品書和藏書,開展主題系列活動。自此,讀書月成爲這座城市的堅持,“書香青島”日漸成爲青島的閱讀文化品牌。

青島全民閱讀的爆發機遇出現在2017年,這一年,青島的全民閱讀服務體系初步構建,隨之而來的一系列新型閱讀空間和服務模應運而生,一場關於“書香青島”服務升級的閱讀變革,已然降臨。

是年,全國首家以城市命名的閱讀研究院成立,並首次正式發佈《青島市全民閱讀狀況調查報告》;青島確立了“打造北方地區獨具特色的閱讀文化中心城市”的目標;成年居民綜合閱讀率爲87.2%,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爲4.82本;超過1萬人加入到青島每晚7點半的“朗讀者”活動;包括國內知名作家、文化學者在內的百餘位“領讀人”聚首青島開講……

及至2019年,青島的城市閱讀指數位居全國第四位,其中反映市民個人閱讀需求的“個人閱讀指數”,居全國第二位,僅次於深圳。

如果說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獨特印記;那麼書店就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標,對青島來說,本土書店的存在尤其如此。

青島最早的本土獨立書店可追溯到1933年開業的荒島書店,此後經年,學苑書店、大地書店、漢京書店等陸續出現而又湮沒在歷史長河中,如今留下不是書店、如是書店、荒島書店、棧橋書店、青島書房、良友書社等長存者各具特色、百花齊放。

其中,如是書店成長爲一個文創產業街區的“入口”,青島書房把具有地域場景特色的圖書、展覽、文創、出版甚至餐飲聚合在書店中,棧橋書店成爲青島實體書店轉型升級的樣板……不斷構築富有創造力的城市閱讀場景,似乎已成爲青島本土書店的一種本能。

當然,日漸豐富的閱讀場景,如分散在社區、景點、車站、網咖的自助圖書館、“青圖驛站”、“共享智慧書屋”、線上閱讀平臺等,正在打通青島全民閱讀“最後一公里”,詮釋着一座城對全面閱讀的堅持。

閱讀,青島人是認真的;閱讀之城,青島亦正在努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