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族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统一大漠的游牧民族,建立了十分强大的大帝国。匈奴汗国长期和汉朝对峙,最终在东汉时期瓦解。许多人认为,匈奴汗国瓦解之后,匈奴人迁徙到了欧洲,形成了“匈人”。但是这只是匈奴中的大部分,匈奴的其他部族都去哪里了呢?

想了解匈奴人的去处,首先就要知道匈奴人的来源。实际上,匈奴并非是一个民族,而是匈奴汗国之下所有民族的称呼。在上古的大漠,也就是现在的蒙古高原,生活着许许多多的游牧民族,他们民族成分复杂,难以分清楚。而匈奴族只是其中之一。从战国到秦汉,匈奴逐渐强大起来,统一了大漠高原,于是人们就将整个大漠上的民族都称为匈奴了。

当匈奴汗国解体后,匈奴汗国统治下的各族也就各分东西,又加入了其他民族的阵营下。从游牧民族的迁徙情况来看,匈奴族的主要去向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南迁、西迁和就地异化。

首先来介绍一下西迁的情况。匈奴人的西迁早在西汉时期就开始了,西汉后期,匈奴遭遇到了内乱,分裂为了南匈奴和北匈奴。其中北匈奴郅支单于为了躲避汉朝的兵锋,西迁到了阿尔泰地区,吞并乌揭、坚昆、丁零三国。

东汉时期,北匈奴西迁的速度加快。公元46年,匈奴境内发生了大规模蝗灾,畜牧业严重受到打击,乌桓乘机进攻,使得匈奴分为了南北两部。公元87年,匈奴遭到周边的丁零、鲜卑的围攻,于是汗国瓦解,部落叛离。公元89年,东汉派遣窦宪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公元91年,汉将耿夔又破北单于于金微山。此时的匈奴无法在漠北立足,于是选择西迁。

北匈奴西迁的第一站是乌孙。《后汉书》 记载:“北单于为耿夔所破,遁走乌孙”。也就是说,北匈奴在公元91年后,西迁攻破了乌孙国,占据其地,后来再此建立了悦般国,一直到158年,匈奴还在西域活动。从158年之后,汉文献就中断了对北匈奴的记载。在158年之后,受到鲜卑的排挤,北匈奴又逐渐西迁到了康居一带,也就去过去郅支单于活动的坚昆国一带,大概在今天的吉尔吉斯草原地带。

北魏时期,北匈奴又西迁到了粟特一带,也就是奄蔡之地,大约在咸海以西的地方。北匈奴派遣使者到北魏为公元445年,可以推算出匈奴大约在360年占据奄蔡。

随后匈奴继续向西挺进,进入了黑海北岸,开始被欧洲历史学家记载。阿米安记载到“匈人,这一鲜为古代作家所知的民族,居住于亚述海附近的冰冻海洋”,这里的冰冻海洋也就是黑海一带。但是在西迁的过程中,北匈奴的族群不断加入塞种人、西徐亚人、伊朗族群等新的族群,导致其主体都可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演变为了匈人。

匈人在欧洲建立了强大的匈人帝国,对罗马等其他民族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最终于450年瓦解。匈人帝国瓦解后,其后代在欧洲逐渐演变为了库特利格尔、乌特利格尔、保加尔人、马扎尔人(匈牙利)等民族。另外,匈奴在西迁的过程中,一路上和沿途的民族混血,因此从蒙古高原到中亚、欧洲都有匈奴人的后裔。

再来说说南迁的部分。南迁的匈奴主要是南匈奴以及投降于汉朝的北匈奴部族。从东汉开始,南匈奴就加入汉朝,为汉朝守卫边疆。南匈奴最初生活在漠南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陕北、宁夏一带。后来,随着鲜卑族的崛起,南匈奴被迫南迁到了黄土高原。在魏晋时期,南匈奴的主要活动范围就位于山西、陕北一带。

魏晋时期,大量南匈奴内迁,甚至成为了国家的编户齐民,或者沦为了世家大族的奴婢,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起来。八王之乱后,匈奴人首领刘渊等开始起兵,建立了前赵、北凉和胡夏等政权。拓跋氏鲜卑征服中原之后,推行全面的汉化政策,最终导致南迁的匈奴族融入到了汉族之中。

当然,无论是西迁还是北迁,都不是匈奴的主体部分。在匈奴汗国灭亡之后,大部分部族还是选择留了下来。公元89年,鲜卑族占据漠北,《后汉书》记载“鲜卑因此转徙据其地。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如此多的部落最终就听从于鲜卑的号令,摇身一变就成为了鲜卑族。后来鲜卑族中著名的拓跋部、宇文部、贺兰部就是过去的匈奴族,后来鲜卑化了。

后来拓跋氏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大量的鲜卑族也内迁了。由于北魏不断推行汉化改革,导致内迁的鲜卑族都汉化了,而停留在漠南和塞外的依然还是游牧状态,当其他民族强盛的时候,塞外的鲜卑族又融入了其他民族,包括柔然、突厥、契丹、回鹘、蒙古等。例如停留在塞外的拓跋部演变为了柔然。在和北魏的战争中,柔然战败,又有大量被迁徙到中原,如闾氏、郁久闾氏、茹茹氏、茹氏等。更多的柔然也就最终成为了突厥人。再例如塞外宇文部,最终成为了契丹族。

那么这样说,今天的蒙古族就应该很多就是匈奴人的后代,两者的关系很有渊源。综合起来看,匈奴人的后代涉及了整个亚欧大陆,数量虽然不一定大,但是范围的确很广。今天的中国汉族也有许多是匈奴人的后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