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的青白江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好似一幅繽紛畫卷。渠堰縱橫交錯,水鳥翩翩起舞。鳳凰湖內天鵝成羣,城市綠道不斷延伸……

“十三五”期間,青白江榮獲全國第六批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地區榮譽稱號,2019年首次躋身“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獲評“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稱號。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帶來“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的發展成果。

做加法與做減法,關廠子與轉路子相結合,綜合施策,整體推進綠色發展

最近,攀成鋼公司退休工人方爺爺又搬回青白江住了。藍天常有、青山常在、碧水常流,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方爺爺說。

回家的背後,是我區始終堅持統籌重當前與顧長遠的綠色發展理念。

在臺玻成都玻璃有限公司(簡稱“臺玻成都”)的生產線上,機器手不停地揮舞着,一片片亮晶晶的玻璃源源不斷地從自動收板設備送出,這是公司新推出的環保產品,市場反應相當不錯。近年來,節能減排,日益成爲玻璃行業轉型升級的核心要求。爲此,臺玻成都不惜斥巨資,投入環保設備,開展綠色示範企業打造試點。先後完成浮法玻璃生產線煙氣脫硫設施的建設、催化劑的更換及低氮燃燒裝置的安裝;爲進一步削減主要大氣污染物,公司自加壓力,又投資約4300萬元組織實施綠色發展深度治理項目……

試點的成效是顯而易見的。

這些環保裝置建成投運後,實現了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下降,達到平板玻璃行業分級管控A級排放要求。

在積極推動重點涉氣工業企業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程治理過程中,除臺玻成都公司外,我區先後實施完成麗雅纖維、重汽王牌等數十家企業涉氣污染治理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十三五”期間,我區堅定不移淘汰落後產能,全面關閉整頓散亂污企業167家,陸續淘汰燃煤鍋爐196臺。

這一勝利,是我區發起的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的成果。保護生態環境當用重典,治理污染須出重拳,爲保住青山綠水,青白江多向出擊,雷霆萬鈞。

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當成“生命工程”來抓,對腳下的這片地、這方水負責

“六十年間,青白江煥發新生,但時代記憶依存,透過長流河邊的粉黛子看老工業區,如夢如幻,腦海中不斷上演着一場《工業時代》……”

前段時間,我區的攝影愛好者向繼科在網上發出一張張長流河的美圖,迅速吸粉上萬。確實,對於絕大多數青白江本地人而言,長流河就是“母親河”。

長流河屬毗河二級支流,是楊柳堰北流分支之一,在區境流長18.5公里。從工農堰至城廂鎮友誼電站,碾轉流過我區老工業區,爲廠區供水並接納工業廢水,其中段又稱排洪河。

在我區“工業時代”,長流河擔負着工業渠的使命。2013—2015年,川化集團和攀鋼成都公司轉型升級,前者全面退出化工產業,後者徹底關閉冶煉生產線,長流河的歷史使命結束。

隨着智慧產業城的規劃建設,我區於2017年啓動了長流河流域綜合整治工程,“母親河”迎來了第二次生命。

通過對淤積嚴重的污染底泥進行清除、對散排污水進行強化處理、對水岸失穩部分進行修護等,重新構建水生態系統。如今的長流河如一面鏡子,映照出天的藍、樹的綠,煥發出新的生機。白鷺時而在河道上空展翅飛翔,時而降落在河畔戲水。“現在的河不一樣了!”方爺爺感慨萬千。

“十三五”期間,我區共投入45億餘元完成94個水環境治理項目。加強河湖生態保護,推進河湖生態修復,完成包括繡川河綜合整治、長流河核心區綜合整治、榿木河綜合整治等16公里的濱河綠道項目建設,恢復濱水溼地,加強水源涵養。實施羊叉河、黃草堰等10條河道共計40.07公里綜合治理,完成15公里主城區河道清淤、5段黑臭水體治理、5個水美鄉村建設。以對腳下這塊土地負責、對歷史和人民負責的態度,努力做好了水環境保護。

不斷更新技術手段,提升監測能力,爲改善我區環境打下堅實基礎

走進區環境保護監測站,數據室主任黃立秋正專注地盯着電腦屏幕,只需根據濃度信息分佈圖,再結合周圍空氣子站數據,就能迅速精確找到污染源頭,實現靶向管控。

2015年底,研究生剛畢業的黃立秋到區環境保護監測站上班,每逢重污染天氣,個頭嬌小的她就要和同事們一起,拎着幾十斤重的手工監測設備到全區布點監測。“當時的監測手段太少了。”黃立秋說,他們只能根據天氣預報的風向、風速等基本條件判斷污染源頭的大體位置,再布點、分析、稱量、計算……一套操作下來差不多已經第二天了。給出的污染源頭排查建議已經沒有時效性,“沒有辦法,已經盡力了。”

後來,我區購置了激光雷達掃描設備,分別管控青白江區主城區和歐洲產業城大片區域。天泉酒店樓頂就有一臺。激光雷達掃描與空氣自動監測兩種方式結合開展環境監測工作,不僅解決了重污染天氣快速定位污染源頭的問題,也從根本上減輕了監測站工作人員的負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十三五”以來,我區積極開展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截至目前,我區已建成投運空氣標準站11個、市級邊界站1個、空氣微站100個,水質自動監測站7個。區域內空氣和地表水監測網絡基本形成。

另一些數據同樣讓人欣喜:2015年以來,我區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截至2019年,我區環境空氣優良天數首次突破300天,創“氣十條”實施以來最佳水平,優良率達82.2%,相比2015年,優良天數增加74天,PM2.5下降33.48%,實現了從老工業基地到成都市首個“中國宜居宜業典範區”的華麗轉型。

文字: 莫婧

圖片:李琳、楊玉如、新港文藝、青白江歐洲產業城

編輯:黃玉潔(實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