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至4日,大興安嶺地委委員、地委統戰部部長蔣迎娟率“振興興安·邀你同行”大興安嶺人才周第4工作組走進黑龍江大學和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搶時間、重實效、保質量,採取“三會連開”的形式積極招才引智,推動地校雙方圍繞重點產業項目和民生事業發展加強合作,爲大興安嶺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搶先機,招法實,明確目標“邀”人才。在“振興興安·邀你同行”人才周籌備前期,地委、行署做了大量調查研究,按照“符合大興安嶺實際、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符合人民羣衆需要、符合用人單位標準、符合引才基本條件”的原則,有的放矢地定人才政策、定目標高校、定招聘崗位、定引才規則,重點圍繞生態旅遊、教育教學、醫療衛生等與經濟發展和民生建設密切相關的產業招才引智。負責黑龍江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具體招聘工作的加格達奇區小分隊和地區衛健委小分隊提前把籌備工作做細、做實。地委委員、地委統戰部部長蔣迎娟親率地委組織部、地區人社局、地區衛健委、地區教育局、地區科技局、加格達奇區委等相關單位和部門以及兩所高校畢業生代表,走進校園進行宣講推介。結合分管的教育衛生、科技、文化旅遊等工作,蔣迎娟客觀分析了兩所高校校情、大興安嶺區情和人才需求實情。黑龍江大學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承載了國家中醫中藥類的重要科學實驗任務。而大興安嶺優越的生態環境和優良的中藥材資源,爲考古、旅遊等文化產業發展以及中醫教學科研、中藥材良種繁育等中醫藥理論成果轉化提供了強大的資源保障,地校合作基礎雄厚、前景廣闊。

搶時機,項目實,突出重點“邀”人才。本着“優勢互補、務求實效、共謀發展、戰略共贏”的原則,蔣迎娟代表大興安嶺地區分別與兩所高校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地校雙方將從科學與技術合作、建設人才培養基地、共建人才工作站、加強教育合作、實習實訓和雙創方面合作以及加強產業合作等6個方面加強協作交流。同時,圍繞大興安嶺生態旅遊、歷史文化發掘等產業項目發展,蔣迎娟與黑龍江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黨委書記趙恩忠進行了專題座談。加格達奇區與黑龍江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簽訂了合作共建人才工作站的協議,並聘請了大興安嶺籍旅遊專業的在校大學生作爲人才工作站聯絡員,爲後續推動專業人才返鄉、促進區域特色旅遊產業發展搶佔了先機。地區衛健委與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研究院簽訂了“中醫藥研究院大興安嶺工作站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中醫藥和康養等重點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題開展聯合攻關。作爲全區重點民生建設項目,地區中醫院與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中醫藥防治重大疑難疾病創新研究團隊”簽訂了“頭雁”工作站合作協議,重點在技術攻關、人才培養、教學科研、臨牀指導以及培養重點專科等方面加強合作,努力提高祖國最北地區的中醫藥防治重大疑難疾病診療能力和學術水平。

搶良機,效果實,打破常規“邀”人才。爲解決“缺人、缺人才、缺智力”的“三缺”問題,地委、行署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可謂空前。出臺“1+N”人才政策體系,推出“金九條”政策包,打出“組合拳”,黨政一把手齊上陣,地縣兩級統籌抓,人才周活動高潮迭起。尤其在“搶人大戰”中敢於打破常規,對招聘畢業生延長了年限,從2019年一直延伸到2021年。同時,通過多種渠道瞭解畢業生就業動機和方向,只要有到大興安嶺就業意向的畢業生,採取現場面試、直接簽約的方式全面暢通引才渠道。截止目前,兩所高校現場招聘過程中,地林直相關單位及各縣(市、區)等73家用人單位和人社部門現場提供諮詢服務800餘人次,現場簽訂三方協議和意向性協議212份,其中博士3名,碩士研究生14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