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大家好,延迟退休真的要来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里提到,“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明年就是十四五开局,这标志着延迟退休最快明年开始,研究了8年,终于还是要落地了。

延迟退休至少有一类人是高兴的,也有3类人会比较担心未来的压力。延迟退休意味着多干几年活,晚领几年养老金,缩减了享受养老保险的年限,为什么有人会高兴呢?又是哪3类人会受到较大影响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

一、先说延迟退休最早是怎么来的。

我国的退休制度最初是形成于20世界70年代,1978年的时候,国务院颁布了退休年龄条件,说不间断工作10周年的前提下,男性工人允许60周岁退休,女性工人5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后来到1983年,国务院又颁布了一项规定,国家科技人员、骨干教师等高精尖群体有了一项特殊的离退休政策,其中规定本着本人自愿原则,在某一些领域具有杰出贡献的人可以选择延迟退休,继续从事该岗位的工作。

这就是我国退休制度的早期的情况和延迟退休的最初提出的背景,延迟退休最早是给高精尖群体的特殊政策。而当下的社会背景与早期已经有天壤之别。

最早养老保险基金刚刚建立的时候,退休人员远远少于在职人员,养老金支出远远小于收入,也就是交钱的多,拿钱的少。但今天我们面临的情况就要复杂得多,一方面人均寿命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而新增人口越来越萎缩,另一方面是养老金短缺的情况越加明显。领钱的人越来越多,交钱的人越来越少了。更可怕的是在专家还在研究是否要开放三胎的时候,年轻人已经不愿意生了,即使你全面开放了生育,年轻人也未必去生,未来养老金的收入会更不乐观。

本来养老金的收支平衡应该是今天的年轻人交的养老保险金来养活今天退休的人,未来的年轻人,养活今天交钱未来退休的这批年轻人,可是现在已经看到钱不够用了。

二、延迟退休意味着什么?

所以,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养老金短缺,未来劳动力短缺,延迟退休是个重要的解决方式,但是,在你能正常工作到退休的情况下,延迟退休意味着你要多交5年的社保,同时又晚领5年养老金。一前一后相当于10年的利益损耗。同时,还要拖着年迈的身体,继续工作在岗位上,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人人担心,有人就会比较乐于接受。

三、谁会比较高兴?

开头提到了,至少有一类人会高兴延迟退休。这是什么逻辑呢?大家想一下,基本逻辑其实很简单,就是即使到了55周岁,65周岁仍然有一份稳定工作的人群,一定高兴。比如机关事业单位的体制内工作,稳定性要高很多,而且正常逻辑下,随着年龄增加收入也是增加的,而且职位会越来越高,好不容易熬到了更高的职位,拿到了更高的收入,但干的活却未必多,延迟5年退休当然高兴,想一下,养老金会比工资收入更高吗?所以,对于这类人群,延迟退休从总收益上肯定更划算。手握实权多几年,怎么会不高兴呢?

但是,不能忽视另外的人群,至少3类人不会很开心。

四、对那3类人影响比较大?

第一类人,早早失业的人。

现在的职场有个35岁魔咒,很多人在私企一过35岁就被动失业了,想重新就业很难,现在你随便打开一个招聘APP就会发现,大部分岗位要求不超过35周岁,延迟5年退休,不意味着必须多交5年社保,因为你交够15年就可以领养老金,但一定意味着晚拿5年养老金。对于没有收入的失业老年人来说,真到50多岁60多岁,晚领5年养老金,影响还是不小的。况且,不同于工作到退休的人群,失业的老年人这5年可能没有任何收入。

第二类人,身体有恙的人群。

现在不管是几线城市,职场年轻人加班熬夜几乎是家常便饭,尤其是互联网企业,长期消耗身体,晚上加班到十一二点,甚至一两点,一线城市还好基本能做到周末双休,三四五线城市许多人压根就别想双休的事儿,所以,一到年长就容易身体出问题。

拖着有恙的身体,即使能够持续工作到退休,最后几年肯定不好受。

第三类人,体力工作的人。

固然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70周岁,50多岁还算壮年,但是体力工作者和脑力工作者区别有多大不用我多说。年龄越大,体力衰减越严重,靠体力工作熬到65周岁退休的话,很难想象有多少人可以撑得住。

以上,可以看出,延迟退休对不同人群而言,感受差别巨大,我看到无论是哪个社交媒体,多数普通对延迟退休的评论都更倾向于担忧未来。

所以,开头那句“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慢慢来很重要,但是建议也应该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承受力不同,也应该差别化人性化对待,而不是一刀下去统一执行,政策越细致,越能体现社保作为一项社会保障福利的真正意义,而不应该只有少数人高兴,多数人感叹。

好了,欢迎关注评论点赞!下期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