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網友大家好,延遲退休真的要來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的建議裏提到,“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明年就是十四五開局,這標誌着延遲退休最快明年開始,研究了8年,終於還是要落地了。

延遲退休至少有一類人是高興的,也有3類人會比較擔心未來的壓力。延遲退休意味着多幹幾年活,晚領幾年養老金,縮減了享受養老保險的年限,爲什麼有人會高興呢?又是哪3類人會受到較大影響呢?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

一、先說延遲退休最早是怎麼來的。

我國的退休制度最初是形成於20世界70年代,1978年的時候,國務院頒佈了退休年齡條件,說不間斷工作10週年的前提下,男性工人允許60週歲退休,女性工人50週歲,女幹部55週歲。後來到1983年,國務院又頒佈了一項規定,國家科技人員、骨幹教師等高精尖羣體有了一項特殊的離退休政策,其中規定本着本人自願原則,在某一些領域具有傑出貢獻的人可以選擇延遲退休,繼續從事該崗位的工作。

這就是我國退休制度的早期的情況和延遲退休的最初提出的背景,延遲退休最早是給高精尖羣體的特殊政策。而當下的社會背景與早期已經有天壤之別。

最早養老保險基金剛剛建立的時候,退休人員遠遠少於在職人員,養老金支出遠遠小於收入,也就是交錢的多,拿錢的少。但今天我們面臨的情況就要複雜得多,一方面人均壽命不斷增加,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而新增人口越來越萎縮,另一方面是養老金短缺的情況越加明顯。領錢的人越來越多,交錢的人越來越少了。更可怕的是在專家還在研究是否要開放三胎的時候,年輕人已經不願意生了,即使你全面開放了生育,年輕人也未必去生,未來養老金的收入會更不樂觀。

本來養老金的收支平衡應該是今天的年輕人交的養老保險金來養活今天退休的人,未來的年輕人,養活今天交錢未來退休的這批年輕人,可是現在已經看到錢不夠用了。

二、延遲退休意味着什麼?

所以,人口老齡化,少子化,養老金短缺,未來勞動力短缺,延遲退休是個重要的解決方式,但是,在你能正常工作到退休的情況下,延遲退休意味着你要多交5年的社保,同時又晚領5年養老金。一前一後相當於10年的利益損耗。同時,還要拖着年邁的身體,繼續工作在崗位上,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是,這並不意味着一定人人擔心,有人就會比較樂於接受。

三、誰會比較高興?

開頭提到了,至少有一類人會高興延遲退休。這是什麼邏輯呢?大家想一下,基本邏輯其實很簡單,就是即使到了55週歲,65週歲仍然有一份穩定工作的人羣,一定高興。比如機關事業單位的體制內工作,穩定性要高很多,而且正常邏輯下,隨着年齡增加收入也是增加的,而且職位會越來越高,好不容易熬到了更高的職位,拿到了更高的收入,但乾的活卻未必多,延遲5年退休當然高興,想一下,養老金會比工資收入更高嗎?所以,對於這類人羣,延遲退休從總收益上肯定更划算。手握實權多幾年,怎麼會不高興呢?

但是,不能忽視另外的人羣,至少3類人不會很開心。

四、對那3類人影響比較大?

第一類人,早早失業的人。

現在的職場有個35歲魔咒,很多人在私企一過35歲就被動失業了,想重新就業很難,現在你隨便打開一個招聘APP就會發現,大部分崗位要求不超過35週歲,延遲5年退休,不意味着必須多交5年社保,因爲你交夠15年就可以領養老金,但一定意味着晚拿5年養老金。對於沒有收入的失業老年人來說,真到50多歲60多歲,晚領5年養老金,影響還是不小的。況且,不同於工作到退休的人羣,失業的老年人這5年可能沒有任何收入。

第二類人,身體有恙的人羣。

現在不管是幾線城市,職場年輕人加班熬夜幾乎是家常便飯,尤其是互聯網企業,長期消耗身體,晚上加班到十一二點,甚至一兩點,一線城市還好基本能做到週末雙休,三四五線城市許多人壓根就別想雙休的事兒,所以,一到年長就容易身體出問題。

拖着有恙的身體,即使能夠持續工作到退休,最後幾年肯定不好受。

第三類人,體力工作的人。

固然我國人口平均壽命已經超過了70週歲,50多歲還算壯年,但是體力工作者和腦力工作者區別有多大不用我多說。年齡越大,體力衰減越嚴重,靠體力工作熬到65週歲退休的話,很難想象有多少人可以撐得住。

以上,可以看出,延遲退休對不同人羣而言,感受差別巨大,我看到無論是哪個社交媒體,多數普通對延遲退休的評論都更傾向於擔憂未來。

所以,開頭那句“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慢慢來很重要,但是建議也應該考慮到不同人羣的需求和承受力不同,也應該差別化人性化對待,而不是一刀下去統一執行,政策越細緻,越能體現社保作爲一項社會保障福利的真正意義,而不應該只有少數人高興,多數人感嘆。

好了,歡迎關注評論點贊!下期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