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低(简称甲减)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缺乏,代谢率下降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改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基础代谢率低下、智力减退及黏液性水肿,重者可出现心功能衰竭、昏迷而危及生命。

甲减起病隐匿、缓慢、不易被发现

甲减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不像甲亢那样,有“粗脖子”、“突眼”等典型体征,加之病情进展缓慢,因此,甲减在早期很容易被忽视或漏诊。

例如,常因月经不调被误诊为更年期综合征;因少言寡语、精神萎靡被误诊为抑郁症;因心动过缓、心包积液、浮肿被误诊为冠心病;记忆力减退被认为是年纪大的必然现象;便秘被认为是缺乏运动的结果;体重增加被认为是中年发福……

不典型甲减归纳

① 食欲不振,食量减少,胃酸分泌减少,腹胀便秘甚至肠麻痹;

② 贫血:多为正常细胞性贫血,少数可为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③ 性欲下降,性器官萎缩,副性器官退化,可有月经紊乱、闭经、不孕或子宫出血、月经过多;

④ 肌肉肥大,松弛无力,行动缓慢;

⑤ 心动过缓,心搏无力,心音低,心脏多显增大,心电图示心率减慢,低电压或有T波低平等心肌损害;

实验室检查:甲减患者基础代谢率减低,血脂增高,T3、T4减低,TSH升高,甲状腺摄碘率降低等,尤其T4、TSH测定是诊断甲减较为可靠的而敏感的两个指标。

常见漏诊误诊情况

① 老年人甲减心血管系统表现最为突出,以50岁以上发病率最高,多数有心血管症状,而此时又是冠心病高发时期,易误诊为冠心病。对于心绞痛症状不典型,心电图有心动过缓、肢导低电压,同时又有难以解释的心包积液要想到甲减;临床症状不典型的心肌酶升高也要想到甲减。

② 甲减时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可出现蛋白尿,而甲减患者可有高脂血症、少尿、黏液性水肿易误诊为肾脏疾病。对于女性水肿、蛋白尿的患者要想到甲减。

③ 感染或镇静剂为诱因可出现黏液水肿昏迷,快速补充甲状腺激素同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24h 可清醒好转。因此对低体温、呼吸浅慢、心动过缓、血压低的昏迷患者要想到甲减。

甲减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慢性肾炎甲减

慢性肾炎甲减病人因水钠潴留表现为皮肤苍白、水肿、贫血、高血压和血胆固醇升高,有些病人还伴有尿蛋白阳性,所以常常被认为是肾病,而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贫血

贫血约有25%~30%的甲减患者表现贫血,贫血原因是多种的,甲减病人多见于女性,常伴月经量多、经期长,导致失血过多,同时食欲减低、营养不足和胃酸缺乏更加重了贫血。

3、浆膜腔积液甲减

甲减发生浆膜腔积液常常被误诊为结核、恶性肿瘤、尿毒症、心包炎和结缔组织病等。甲减的浆膜腔积液中蛋白含量高,细胞计数低,胆固醇含量和免疫球蛋白含量高,对利尿药治疗不敏感。

4、特发性水肿甲减

特发性水肿甲减病人的成纤维细胞分泌透明质酸和黏多糖,具有亲水性,阻塞淋巴管,引起黏液性水肿,多数表现为非可凹性水肿,病人常常因症状不特异,长期查不出原因,被误诊为特发性水肿。

5、抑郁症甲减

抑郁症甲减病人发生在老年人中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甲减的患病率也随之上升,老年病人症状不特异,病程进展缓慢,不容易被发现,怕冷、迟钝、食欲不振、情绪低落、睡眠不好和抑郁等症状,被诊断为老年性抑郁症。

6、垂体瘤长期甲减

垂体瘤长期甲减病人,尤其是儿童患者,垂体可以表现增大,有时会被误诊为垂体瘤;原发甲减长期血t4下降,垂体tsh细胞增生肥大,致蝶鞍增大,一些女性病人由于月经紊乱和泌乳,实验室检查发现催乳素轻度升高,被误诊为垂体催乳素分泌瘤。

7、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态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态综合征一些急性或慢性非甲状腺疾病会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影响甲状腺激素的生成或代谢,临床表现代谢低减和交感神经反应低下,如怕冷、乏力、水肿、食欲不振、便秘等表现,测定血清t3和(或)t4低下,容易误诊为甲减。

甲状腺功能危象

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简称甲减危象,又称粘液性水肿昏迷,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最严重的表现,多发生在未经治疗或治疗中断的重症甲减患者。

常见诱因为:寒冷、感染、创伤、心脑血管并发症、手术、使用镇静剂、利尿剂等。

临床表现为:嗜睡、昏迷、体温低、呼吸浅慢、脉缓、血压下降、颜面部及四肢浮肿、皮肤苍白、心率慢、心音低钝、肠鸣音减弱、可伴休克,心、肾功能衰竭。

实验室检查常提示:轻、中度贫血,血糖降低,胆固醇升高,低钠严重患者可出现心肌酶、转氨酶升高。心电图示低电压、心动过缓,X线及超声检查可发现浆膜腔积液。

安徽中医药附属甲状腺医院温馨提醒:甲状腺功能减低的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发展至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病情凶险。认识到该疾病并且在诊断不明确时想到排查此疾病尤为重要,能够减少急诊患者的漏诊及误诊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