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第29屆中國食品博覽會正式落下帷幕,短短四天時間吸引了15萬人次的市民及採購商前來參觀,會上總成交額超過64億元。與往年不同,本屆食博會引入了第4屆中國(中部)酒博會,現場茅臺、五糧液等酒類大牌雲集,人氣火爆。而大循環新格局下,湖北酒業該如何創新與突圍,成了博覽會上酒業從業者關注的焦點。

博覽會現場

第四屆中國(中部)酒業博覽會主題論壇---循環經濟新格局下的酒業創新與發展論壇上,近300家經銷商探討熱烈。記者注意到,今年的特殊情況,使得湖北酒業與很多行業一樣,都經歷了嚴峻的考驗與挑戰。從前期情況看,一些龍頭酒企應對得力,業績穩健增長,也有一些酒企情況比較困難,業績下滑明顯。

在酒企們差異、分化的表現背後,整個酒類行業如何適應接下來的中長期經濟形勢?在“內循環”格局下如何調整和作爲?黃鶴樓酒業銷售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超認爲,湖北酒行業的生存發展關鍵在於一個“變”字:

【出錄音】我們湖北的酒其實香型也好,產品也好,還是很豐富的,但佔位,湖北的酒還是沒有做到,比如一提300塊錢,別人知道劍南春,一提1000塊錢,別人知道五糧液,我們酒企怎麼重新的定位?我們企業自己要踐行,守正出奇。【錄音完】

如何用好這個“變”字?湖北保健酒領軍企業勁牌已經率先在開拓產業持續提升、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一步。勁牌公司市場部總經理章文釗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線下銷售銳減,針對消費者消費習慣和消費場景的變化,他們通過多形式拓展線上渠道,不但使得銷售情況逆勢上揚,還通過網絡直播等渠道在全國範圍擴大了知名度:

【出錄音】你像薇婭(直播)一場有2000多萬的觀看,這種傳播到達率是一般的傳播達不到的。我們現在一個是新零售的創新,我們線上這種銷售的渠道,是爲線下渠道賦能,最終實現消費者的線上下單,線下提貨,線上線下完全融合;再一個就是線上的消費人羣和消費需求,更加個性化多樣化,我們可能專門針對這種需求,在未來的產品開發這一塊也會做一些改變。【錄音完】

這樣的“變”法並非無本之源。知名酒行業投資人劉正濤告訴記者,縱觀近年湖北酒市場不難發現,地產酒在湖北銷售表現一直不俗,白雲邊更是佔到本地銷售的80%,但在供給端,湖北酒產量已排在全國第五,且近年在產能上已進入微增或減少階段,供需矛盾其實早在疫情發生之前就已經埋下伏筆,而變局正好可以孕育新局。

【出錄音】產量在向頭部的企業集中,這是我作爲一個投資人研究趨勢的角度來說,但是對應的我們可以看到,我們酒的價格越來越貴,上市公司的盈利率非常高。【錄音完】

如果說,深度挖掘消費潛力,全國化是發展方向,打破價位瓶頸則是發展路徑。而面對“內循環”格局下的巨大市場,湖北酒業又該如何積極把握機會?中國食品協會白酒專家組專家謝玉球表示,品質的把握和工匠精神的堅守纔是是未來湖北白酒突破市場的立根之本。

【出錄音】內循環經濟下,我們白酒如何走?我認爲只有堅守精品、精益求精和工匠精神,才能贏得市場,才能創造我們企業的新的增長點。【錄音完】

在湖北省酒類流通行業協會副會長顧虎看來,中國酒類市場的整體容量超過萬億,涵蓋一、二、三產業,更與人們生活緊密相連、息息相關。能否藉助經濟轉型的“風力”,進一步提升湖北酒行業的自身價值和影響地位,對於湖北酒企今後走勢的影響至關重要。爲此,在展會期間,湖北省酒類流通行業協會正式啓動了“2021 湖北酒類流通行業百強企業”的認定工作,抱團向全國消費市場推介湖北酒類流通行業相關品牌的經銷主渠道,構建酒類流通溯源、誠信和健康的流通網絡。

【出錄音】主要的還是想通過認定活動把我們省的銷售渠道理順,(使)他到了一定檔次以後,達到一定水平後有些的經營的品牌會主動找他們。【錄音完】

湖北臺記者:沈雅潔、李慧,通訊員:沈商軒、劉方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