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6日消息(記者 石祖波)近日,有網友向媒體報料反映,在海口市秀英區博養街,有施工單位隨意設置鋼筋架,缺少安全標識提醒,導致一女子夜間經過該路段時,連人帶車被鋼筋攔路絆倒,希望相關部門對這種缺少安全措施隨意施工的行爲進行監督。

據海口的鄭女士反映,12月3日晚上8點半左右,她騎着電動車從秀英區博養街經過。由於該路段沒有亮燈,她騎着騎着,突然連人帶車被一根鋼筋絆倒在地,脖子被鋼筋“鎖喉”撞傷,留下一大片淤青。

後經詢問,鄭女士才得知,博養街尚未交付,道路中間被人架設了多根鏽跡斑斑的鋼筋攔阻,行人夜晚途徑該路段,如不注意查看,小心避開障礙物,很容易就會被絆倒。

“現場廢棄鋼筋裸露,一些鋼筋兩頭斷裂,十分鋒利,若迎面撞上鋼筋的尖端,後果不堪設想。”回想起事發當晚的情況,鄭女士仍心有餘悸。

更讓鄭女士感到氣憤的是,事發後,她找到轄區工地和相關建設單位詢問,究竟是誰在道路中間設置這些鏽跡斑斑的廢舊鋼筋,卻沒有一家單位“認領”。

截至12月6日上午,記者接到羣衆報料後,來到現場探訪發現,涉事道路中間的廢棄鋼筋架已經不見蹤跡,位於博養街路口已經被封閉,現場建起護欄,護欄上已經貼有反光條標識。

“現場的廢棄鋼筋究竟是誰放置的?”帶着這一疑問,記者12月6日在涉事路段附近也詢問了現場羣衆及周邊施工單位人員,但沒有單位和人員“認領”。幾天前,堆放在現場路段的廢棄鋼筋去哪了,也成了疑問。

“對於在建、尚未交付的路段,出現類似事故,應該由建設單位負責做好安全監管。未交付的路段原則上,要做好安全提醒,禁止外來人員車輛進入,但相關單位顯然未能做好監管,才導致這樣的安全事故發生。”12月6日,海口市秀英區交警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對於受傷的車主,若找不到具體的侵權責任對象,可以找建設單位和施工業主單位要求賠償,若雙方協調不下,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涉事單位進行賠償。”

12月6日上午,記者探訪發現,涉事路段廢棄鋼筋不見蹤跡,現場已經被建起護欄,護欄上貼有反光條。攝影記者陳衛東 攝

12月6日上午,記者探訪發現,涉事路段廢棄鋼筋不見蹤跡,現場已經被建起護欄,護欄上貼有反光條。攝影記者陳衛東 攝

12月6日上午,記者探訪發現,涉事路段廢棄鋼筋不見蹤跡,現場已經被建起護欄,護欄上貼有反光條。攝影記者陳衛東 攝

涉事路段此前放置的廢棄鋼筋,鄭女士經過遭“鎖喉”受傷。網友供圖

12月3日晚,鄭女士經過涉事路段連人帶車摔倒。網友供圖

涉事路段此前放置的廢棄鋼筋。網友供圖

涉事路段此前放置的廢棄鋼筋。網友供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