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失敗的根源,老祖宗用19個字早就說透了

看過一些書以後,發現還是我們的國學最厲害,所有的道理其實老祖宗們早已經講得明明白白,道得清清楚楚,還會常犯過錯常踩雷,只因自己無知無畏,太淺薄而已。

我們在奔跑前行的路上,總是會以隨着時代的步伐前行而忘了根本與根基,誤解了發展的方向與基調,並非只是單純的向前進,而不顧後塵。其實大多的“世間法”都萬變不離其宗,沒有什麼大出格的破舊立新。尤其是對於“天道”的規律與“人道”的發展,上天早已經派“先知”告訴了我們人類生存的規則,後世所有的慘敗皆只因個人的性格與對這些知識的理解深度不同,而行進的方向錯亂,行爲的顛倒而無法做到根本而已。

世人皆知有一本奇書叫《易經》,後人極少有參悟的,哪怕孔子對《易經》的深入研究後做了繫辭,也難說真正懂得它的奧妙。它如何出現?想要告訴世人什麼真正的玄機?相傳是周文王姬昌所著,是否爲其人,還是另有神人?那他的思想又來源於何處?……

一系列的疑問流傳至千年,也終究不知答案,或許會有“真相”被揭開的那一日,但我們卻從《易經》的字字句句裏,看出了“天、地、人道”的運行規律,只是人們能懂的也只能是對於《易經》的一知半解。

除了《易經》的爻卦辭,孔子及門下弟子根據他們的潛心研究而做出的繫辭,也依然包羅萬象,其中就包含了太多做人的規則和遵循“世間法”行事與成事的規律。

你失敗的根源,老祖宗用19個字早就說透了

在《繫辭下》裏面有這樣一句醒目的話: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

這句話短短十九個字,卻道出了世間之人所犯過錯與失敗的所有道理。這句的意思是說,你的德行、福報無法匹配你的地位,德不配位,即使在其位也坐不長久與安穩;本身的知識儲備與文化底蘊不夠撐起你巨大的野心,而偏要去行使大的抱負,也只能一敗塗地;你自身的力量薄弱,胸無大志,肩不能承重壓,身不能抗巨負,生命無法承受起施加在你身上的責任與重擔,只能被壓垮,而不能使其勵精圖治,奮起向上,光耀門楣,報效寄予厚望之人;做不到這些,又怎麼會不失敗呢。

當你看懂了這十九個字的分量與厚重,你就能明白一切的失敗原來早被道明,只是自己沒有認清自己的“本性”而已。世人習慣的總是以能人自居,別人對於自己的否定會非常在意或是厭惡,總覺得他是看不起我,而沒有真正從心裏認識自己是否真的缺才缺能,大多人都太自視過高,逞能與炫耀總是會成爲失敗的最大問題,往往這些卻又是本人所不能察覺的。

比如我們經常聽到很多人在與人發生矛盾的時候會這麼說:

“你動我一個試試看,老子不是被嚇大的”,以爲別人不敢動你,結果對方真動了手,自己也喫了虧,這樣現象往往會出現在一些體制內的領導身上,在單位裏橫慣了,下面的人對他都畢恭畢敬,而出了社會以後也習慣了這樣的做派,卻不知人到了社會上,誰又在乎與知道你的身份呢,並非人人都懼怕你,這樣的事便發生了,若遇到蠻橫或垃圾人,結局可想而知;

“老子喫過的鹽比你喫過的米還多,走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對於這種才情不夠又自視甚高,而往往以資歷與年齡壓人的所謂長輩或是領導,大多時候本人並不具備過高的才能,閱歷與底蘊是與思考與修養有關,卻跟年齡與身份無關。

你失敗的根源,老祖宗用19個字早就說透了

越讀書,懂得越多,知道的萬法真相越深,越會覺得自己的知識淺薄,越無知,也越覺得自我的渺小,而變得越謙卑,姿態會放得越低,越能看出自高自大之人的可笑之處,又不會與人爭辯與貶低對方,只是在自己的認知裏做好自我的份內之事,不與人爭高下,不與人論輸贏,不與人說是非,因爲愚鈍之人多說無益,自負之人多辯會遭來是非禍患。

在唐朝有一位酷吏叫來俊臣,他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著有一本曠世奇作,名爲《羅織經》,顧名思義專門爲別人羅織罪名,陷害對手的權謀之書。

此書講透了人性,真實的記錄了酷吏是如何濫權與構陷別人,而使自己脫穎而出,飛黃騰達,保全之策的,但也不得不說,裏面展現出了最真實的人性與最本質的權力場上的看不見之手,殺人於無形,有口難辯,黑白難分,真假難測,最終“出奇制勝”,讓自己避險而位高權重,還能成爲一代良才與忠臣之“高見”。

酷吏來俊臣之所以能寫出如此奇書,是因爲在獄中他見識了太多最真實的人性,人們在生死麪前才能暴露出的本性,是無法在平日遮掩與裝腔作勢的,這個時候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心氣,他觀察了大量的人總結出一個最普遍的現象。

《羅織經》裏包含了太多他對於人性最真實的看法與人們常犯過錯的總結,也依然印證了《易經》裏的那十九個字,《羅織經》裏有12個字這樣說道:“爲害常因不察,致禍歸於不忍”。

意思是說,人們自身受害是因爲自己對事物體察不夠詳實,也就是調查不清導致對事物的預判不足,從而影響決策的偏差,結果也自然會背離而最終失敗;自己引來的禍患則大致歸於濫用善心,而不能果斷擊敗對手,優柔寡斷總是在“生死場”上引發禍患的最忌諱之處,這不僅用於戰場上的殊死搏鬥,還有官場的權謀相爭,商場的競爭相向。

你失敗的根源,老祖宗用19個字早就說透了

無論是《易經》裏的那19個字,還是《羅織經》裏的這12個字,其實先人早已告知了我們一個非常真實也殘酷的現實,總結了導致失敗的根源問題,而後繼之人卻總是忽視了先人的忠告,而忘乎所以,大有“老子天下第一”的雄心壯志,卻又不具備十足的才德。

我們大笑古人總愛讀經史子集,卻不知從這裏面我們可以獲得很多先祖的遺訓,總結出了太多失敗的教訓,讓人們少走彎路,讀史可通今,更能明理,可又有多少人重視和做到這些呢?想想,失敗也是必然。

若當一個人失敗以後,再將這些話告之,他會幡然醒悟,原來我犯下的過錯老祖宗都早已說清,只是我自己無知無覺而已,如今看來,這些失敗的原由皆包含在短短的字句裏,這纔是大智慧。

《羅織經》有云:

人之情多矯,世之俗多僞。

亂世用能,平則去患。盛事惟忠,庸則自從。

世之道,人不自害而人害也;人之道,人不恕己而自恕也。

庶人莫與官爭,貴人不結人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