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

出行方式:智能化让群众出行更快捷

□新天水记者 张彬霞 见习记者 赵超

2015年12月,伴随着天平铁路的开通,天水车站首次成为一个连接多方向的铁路“小枢纽”,同时也结束了天水境内清水、张家川县区不通铁路的历史。

2016年8月,天水正式开通办理ETC,天水驾驶人员可享受高科技为大家带来的便利。

2017年7月9日,天水迎来了“高铁时代”,同时也标志着丝路高铁最后一公里打通。

2018年9月起,我市公交车进入扫码时代,乘客上车只需轻轻一扫。

……

出行便捷,正成为市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十三五”期间,天水市民惊喜地发现:公交线路增多了,路况变好了,出行更方便了,乘车体验的舒适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大冷的天,室外寒气逼人,但公交车内空调开得很足,真是惠民政策暖民心。更重要的是,扫码让大家出行更加便捷,只需打开手机扫一扫即可。”12月4日,在3路公交车上,秦州区罗玉小区居民张盼对记者说。

除了出行扫码之外,需要外出的市民在家拿起手机打开“乘车码”软件,也可提前了解并规划出行路线,大大缩短了等车的时间。

而对于家中有私家车的市民来说,ETC业务的使用,更免去他们在高速公路出入口排队缴费的烦恼。现如今,大家随时随刻都能享受到智能化给出行带来的方便。

自2017年7月天水迈进“高铁时代”后,这座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搭乘高铁的东风,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游玩。游客接待量的叠增带动了当地宾馆、农家乐、餐饮消费等行业的快速崛起。

“目前天水南站经停列车达128对,秦安站60多对,基本实现了高铁公交化。”天水车站党委书记庞小成说:“去年年底高铁部门进入‘电子客票’时代,旅客进站、上车均不用人工检票,智能化服务就可全部搞定。”

“高铁的开通运行,真是方便了不少,想吃碗正宗的兰州牛肉面,也可以说走就走,也不耽误一天的工作。”天水市民张毅兴奋地说。

在成都上学并就业的马思源说:“以前过节回天水时总是感觉路途遥远,现在每逢小长假就能带孩子回家看看,真的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生活幸福感倍增。”

“十三五”以来,天水机场可谓收获满满,机场航线网络日益完善。2016年,机场开通了直飞南京和杭州的航线;2017年,开通西安=天水=南京、西安=天水=杭州航线;2020年冬航季,天水机场新开天水=银川航线,打通了天水北向空中旅游通道。

在银川定居的天水人赵丽娟,以前每次回武山娘家时,只能选择到先乘火车再到天水客运站乘大巴车。“路途远,孩子又小,那时候回趟娘家真的很不方便。现在好了,天水机场开通了天水=银川的航线,以后回娘家就可以坐飞机了。”赵丽娟说。

据悉,“十三五”末,天水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预计)分别达到 3456架次、18.48万人次、194吨,三项指标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9.3%、14.1%、62.9%。“十三五”期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601.5万元,较“十二五”增长了219%。

相关文章